汉中天台山

现在位置:首页>>旅游景点>>汉中天台山


省份: 陕西省
城市: 汉中市
县区: 汉台区
景区级别: AAAA
门票价格: 10元
简介:
陕西省汉中天台森林公园,是一九九二年批准在国有汉中市武乡林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距名城汉中工8公里。总经营面积3674公顷,辖天台山、哑姑山、太白、石堰四大景区,108处景点。
汉中天台森林公园地处秦岭中段南坡,北纬33‘12?――33‘18?,东径工06’59’――107‘07?,属南北气候分界线,公园内森林植被繁茂,生态环境优美,地形地貌奇特,名胜古迹众多。该区年平均气温10,1℃,降雨量913毫米,海拔640―2038米,森林覆盖率92。3%,野生动植物分别为100和1300余种,景区内山势险峻、沟谷纵横、泉潭密布、气象变化莫测,且有天然溶洞和第四纪冰川遗迹在现。
景点类型: 森林公园*,AAAA*
出行方式: 自助*,自驾*,长途汽车*,火车*
适合人群: 家庭*,情侣*,朋友*
游玩项目: 徒步*,登山*,摄影*,赏叶*,避暑*,赏花*,观赏*
景点:

汉中天台森林公园

    

天台山素有“陕南第一名山”之美誉,“天台古十八景”蜚声省内外。此外,天台山和哑姑山分别为陕南著名的道教和佛教活动场所,为历代朝圣和旅游观光的胜地。九年多来,汉中天台森林公园按照《总体规划设计》的要求,在全面加强资源保护的前提下,现已累计投资近两千万元,分别对园内旅游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进行了改选和初步完善,同时还建立了三处公园白林海山庄等设施,整体规模已初步形成,游人逐年增多,其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呈快速增长之势,并已步入发展快车道。


汉中天台森林公园

琼台仙谷

    
琼台仙谷
琼台仙谷

  位于县城西北8公里,景区面积7.3平方公里,是一处比较典型的花岗岩地质地貌景观。灵溪为该景区的主景线。沿溪北行,两旁山壁对峙,山势峥嵘峻峭,奇峰纷呈,怪石错列,且愈入愈奇。著名的有“李白题诗岩”、“仙人聚会”、“双女峰”、“元宝石”、“佛手峰”等景。
  灵溪百丈坑有瀑如龙,下注成潭,潭水晶莹如黛,名“龙潭”。潭旁一峰拔地而起,迥然卓立,即为琼台峰。峰上有石形似椅,传说铁拐李每逢中秋节之夜,来此坐椅赏明月,故名“仙人座”。琼台前一山,两峰对峙,顶部平坦,颇似皇宫前两侧的楼阁,故称“双阙”。在明月当空的夜晚,坐在石椅上望月下群山,恍入仙境梦乡,“琼台夜月”即得名于此。琼台峰上还有“台岳奇观”、“秀甲台山”、“蓬莱仙境”等摩崖石刻。
  从琼台向东南行2公里便是桐柏宫。桐柏建水库后,原桐柏宫沉于水底。现为原鸣鹤观改建,桐柏宫为中国道教东南圣地,道书称桐柏宫为“金庭洞天”,属七十二福地之一。北宋时,道教南宗紫阳派祖师张紫阳就居此修道,撰写著名的《悟真篇》。
  琼台仙谷景区口为天台桐柏抽水蓄能电站(正在建设中)。

琼台仙谷 琼台仙谷 琼台仙谷

赤城山

    
赤城

  距县城和国清寺均为2公里,景区面积1.3平方公里。赤城山,又称烧山,是水成岩剥蚀残余的一座孤山,“不与众山同一色,敢于平地拔千仞”。因其山赤,石屏列如城而得名,是天台山中惟一的丹霞地貌景观。每当旭日东升或夕阳西下,云雾缭绕山腰,霞光笼罩,光彩夺目。元邑人曹文晦形容为:“赤城霞起建高标,万丈红光映碧寥。美人不卷锦秀缎,仙翁泻下丹砂瓢。”故有“赤城栖霞”之称。
  赤城山高306.5米,山上有天然洞穴18处,其结构奇异,大致呈上、中、下三层布列,且大都为坐北朝南,故冬暖夏凉,是旅游、避暑的好去处。下层最大的洞穴为紫云洞,洞高且深广,顶题有“赤城霞”三字。相传为东晋高僧昙猷籍洞而构建,初名“中岩寺”,也是灌顶、传灯两大师讲解天台宗教义处。洞为三层楼,中塑佛像,洞外楼梯盘桓,岩唇滴水,沁人心脾。丹崖碧池,相映成趣。相传明建文帝曾两次游天台山,并在此度岁。现为华东著名尼庵,晨钟暮鼓,梵音不绝。
  循百步岭而上,可至中层诸洞。1988年,在瑞霞、香云两洞新建了融济公精神和形象于一体的济公院。其主院形似僧帽,后门酷似僧鞋,前门则似袈裟,院内还有醉僧亭、松月轩、碑廊、葫芦斋等建筑。主院供奉的济公木雕立像,左观似哭,右看似笑,诙谐生趣。1996年建成济公东院,为海内外朝拜者提供了朝拜的场所。
  上层洞穴以玉京洞为最著名,《天台县志》载西汉高道茅盈和三国吴赤乌初年高道葛玄在此修道炼丹,相传也是西晋时任城魏夫人炼丹之所,道家称之为十大洞天之“第六大洞天”,全称“上玉清平之天”,俗称“上岩”。现为道教活动场所,洞内古井、古树、岩笋融为一体。门口对联是唐著名山水诗人王维的诗句“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以示境界。
  山顶建有梁妃塔,系南朝梁大同四年(538年)岳阳王萧察为其王妃所建,塔高27.5米,矩方七层,与国清寺隋塔遥相呼应。现存塔为1947年上海居士捐款重建,1978年重修。
  登临山顶,极目远眺,错落有致的村庄、星罗棋布的农田、蜿蜒的始丰溪、四面环山的天台城全貌,以及横亘在城东的东横山,一览无余,令人心旷神怡。
  山上还有许多与神话传说相联系的景观,如悟月楼、洗肠井、晒肠岩、八仙洞、金钱池、摇铃石、青云洞(韩湘子吹箫处),以及众多的摩崖石刻。

赤城山 赤城山

国清寺

    国清寺

  位于县城北3公里,景区面积2.4平方公里。国清寺始建于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初名天台寺,后取“寺若成,国即清”改名为国清寺。南宋列为“江南十刹”之一,现存建筑为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奉敕重修。全寺总面积7.3万平方米、分为五条纵轴线,正中轴由南而北依次为弥勒殿、雨花殿、大雄宝殿、药师殿、观音殿;还有放生池、钟鼓楼、聚贤堂、方丈楼、三圣殿、妙法堂(上为藏经楼);伽蓝殿、罗汉堂、文物室等,构成一个拥有2万多平方米、8000余间房屋的古建筑群。寺宇依山就势,层层递高,既有佛教建筑严整对称的特点,又给人以灵活自如之感。

  与其他名刹相比,国清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更具有地方特色。
  从自然景观来看,国内大部分古刹均选址于三面环山的谷地(如宁波天童寺、普陀法雨寺、杭州灵隐寺嵩山少林寺等),而国清寺却坐落于四面环山的“五峰层叠郁苕绕,双涧回环锁佛寮”世外桃源式的地理环境之中。出城关三五里,先见“雁塔高排出青嶂”,高达59.3米的隋塔忽隐忽现,直到国清寺“南大门”木鱼山下,才窥塔身全貌。而国清寺仍是“养在深闺人未识”。转过寒拾亭,只见“隋代古刹”一照壁,古刹山门不知开于何处。等过丰干桥,向东数步,方见古刹山门。原来国清寺山门一反常规,朝东开而不朝南开。进山门转直弯,甬道两旁浓荫蔽日,修竹夹道,平添了深幽神秘的气氛。进弥勒殿,国清奇观“到眼宛如展画屏”。这就是国清寺匠心独运的建筑布局的“起、承、转、合”。
  除了自然景观外,国清寺还是一座历史文化古刹。孟浩然、李白、贾岛、皮日休、陆龟蒙、杜荀鹤、洪适、郭沫若、邓拓、赵朴初等文人雅士均留下不朽名篇。寺内有中国佛教天台宗第五祖章安灌顶大师手植的“隋梅”一株,至今仍郁郁葱葱。纪念唐代著名诗僧寒山、拾得、丰干的“三贤堂”,重13吨的明代释迦牟尼青铜像,18尊元代所雕的楠木罗汉,王羲之、柳公权、黄庭坚、米芾、朱熹的摩崖手迹,寺外有纪念唐代天文学家僧一行为编制《大衍历》至国清寺求算学的“一行到此水西流”碑及“一行禅师之塔”等。更主要的是陈隋之际,智者大师(538-597年)在天台山创立了中国汉化佛教第一宗――天台宗。唐贞元年间,日本高僧最澄至国清寺求法,回国后在京都比睿山创建了日本天台宗。11世纪,高丽僧人义天至国清寺求法,又将天台宗传入朝鲜半岛。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国清寺已成为名扬中外的宗教旅游胜地。国清寺  国清寺

清溪落雁

    
清溪落雁
清溪落雁

  清溪位于县城西端,地处始丰溪和三茅溪交汇处,景区面积为5.2平方公里。宋元时,这里水面开阔,涨沙成渚,芦荻丛生。每到秋时,有鸿雁、鸥鸟飞来栖宿。立秋到霜降这段时间,芦苇丛中,溪边石穴,蟋蟀出没,成为儿童捕蟋逗斗的乐园。名闻中外的济公活佛的童年就在这一带度过。元代土著诗人曹文晦就以“清溪落雁”的名目将它列入天台山十大景之中,吟诵出“清溪溪口荻花秋,底事年年伴白鸥”,“荒烟渺渺长桥外,落叶萧萧古渡头”的佳句,一享风和日丽“碧波千顷小渔舟”的雅趣。
  明代前期这里尚有“乌鬼(鸬鹚)晒翼欣自得,白鸥苦饥眠欲惊”的景象;清朝乾隆年间就只有“天外空闻一雁声”。但从龙山到玉湖、清溪一带,溪水依然清澈如镜,不时可以见到亭亭修竹、绿绿柳荫、丛丛芦苇、片片滩林,农夫在地里辛勤耕作,牧童在牛背上嬉戏,短笛村歌此落彼起,一派秀美的田园风光。入夜,渔灯竹筏,别有一番情趣。
  改革开放以来,古镇新楼鳞次栉比,始丰溪大桥贯通南北,桥两端防洪大坝龙盘虎踞,消除了洪涝隐患,滨溪绿化带郁郁葱葱。近年建起的落雁公园,成为市民休闲游憩的好去处。由于生态环境的改善,成群白鹭飞回来了,并在此露宿,受到人们的亲善和欢迎。
  清溪上游的如来洞有“小明岩”之称(现为开发中的龙山景区),它地处龙山头,石仓秀色叠翠于前,始丰溪东流于下。从钟鼓岩步入“狮”、“象”守卫的门楼,沿着缓坡拾级而上,经过乾隆御碑、“观自在菩萨”照壁,看了跃鲤潭上的龙瀑,然后来到太平军虎贲将军洪士勇创建的武书院旧址,参观百廿斤重的大刀,遥想当年陈桂芬(后为武状元)、洪式抡(武进士)勤学苦练的情景,不禁肃然起敬。由此左拐,当年齐周华须跻之以梯的古洞已经有石级铺接,洞内建成三层佛殿。由洞后盘旋而上,来到“观音晒被岩”,由此前眺,远近数十里风光尽收眼底。再往北沿着弯塘水库前行,就来到有二棵古柏的龙山顶庙,由此向西,可以到达智者大师隐居处“松隐居”。

清溪落雁 清溪落雁

桃源春晓

    
桃源春晓
桃源春晓

  位于天台县城西北13公里的桃源坑中,景区面积3平方公里。桃源是一处富有神奇色彩的地方,相传东汉时剡县农民刘晨、阮肇来此采药,迷路断食,摘桃充饥,在桃溪边遇见二位仙女,偕至洞府,结为伉丽。平日以对弈为乐。半年后思乡心切,二女相送出溪口,返家一看,竟已历七世。后来两人再度来山,终于修仙上天。这个故事,始见于南朝临川王刘义庆的《幽明录》。其初当有所本,后经傅益,衍为仙话。
  桃源坑是一处深峻的山谷,桃溪随山曲折,两岸峭壁参差,若陈列着一扇扇锦绣画屏,镜潭帘瀑映带其间,涉目成赏。诚如清代诗人袁枚所写的“五步一峰转,十步一峰变;重重天堑形,幅幅屏风面。神光果离合,青红遽隐现。”循溪而上,绿水如湖绉舒展,泉声如佩环相叩,余韵清远。北宋县令郑至道邀约同僚学士游憩时,给它起了一个富有诗意的芳名,叫“鸣玉涧”。涧东平旷之处,桃花吐艳,落红飘拂,称“桃花坞”,相传是刘、阮成仙升天的地方。
  转过一潭凝碧的“仙女浴盆”,迎面是?f岩累累的“老龙喷水”和燕尾瀑。指点南峰“山”形石,右竖酷肖仙女拂袖,驾云踩雾翩翩欲下,这就是“仙女石”。
  又见一个山湾,三峰鼎峙,峻极霄汉。正如郑至道《刘阮洞记》所描写的:“其东峰则孤危峭拔,仪状奇伟,上有双石如绾鬟髻,遂名之曰‘双女峰’,其西峰则壁立千寻,上连巨岳,朝阳方升先得清照,遂名之曰‘迎阳峰’,其中峰则居中处焉,以双女、朝阳为之辅翼,群山之翠合而有之,遂名之曰‘合翠峰’”。三峰?f岩嶙峋,劈斧横皴、苍黄相间似古锦。东峰上部右侧有洞,高可立人,广才一床,此即“桃源洞”。
  此处势极奇险,须由坑口攀秦游岭,在水磨岭头村前,猿行于绝壁沙峡之间,才能植梯上瞰。三峰之间,林麓疏广,草石瑰异。憩息其间,令人乐而忘返,故称为“迷仙坞”。
  谷尽路绝之处,一道白练从山坳抛下,簌簌作响,潭水清澈,毛发可鉴,群峰倒影其中,浮碧荡翠,醉人心魄。这就是民间传说中二位仙女解下裙带化作金桥引渡刘阮的“金桥潭”。潭边磐石品列。元?v二年(1087年)郑至道建浮杯亭,仿效兰亭修禊之举,酒杯随涧水荡漾,在石边任人俯身拾杯畅饮,偃仰啸歌,此石名为“会仙石”。
  由潭边峭壁攀缘而上,溯流一里,见双崖逼仄,飞泉下泻,岚光掩映,石色欲飞。这时桃源正源所在。
  当年徐霞客为之销魂的地方已经拦溪筑坝,“神女石”安然无恙,她们那伫立凝眸西望的姿态,就像在急切盼望刘阮从剡中归来。坝右羊潭坑,有方形碧潭,下泻为瀑。
  隔着桃源水库的引水渠可以望见水磨村后的“仙人洞”,洞阔十余米,高深均约四米,那方是真正的世外桃源。
  “洞门花雾红成陈,沙麓岩前翠作涡。”这是刘阮与二女恨恨作别的惆怅溪,也是明代地理学家王土性“俪仙馆”遗址,现在建起了桃源电站。每到春日,映山红漫山遍野,桃花随水飘飞,九曲桃源溪越发显得旖旎。

桃源春晓  桃源春晓

桐坑溪 万年寺景区

    
桐坑溪 万年寺景区
桐坑溪 万年寺景区

  位于县城西北20公里,景区面积5.5平方公里。桐坑溪在万年寺南,区内峡谷深邃,危岩耸立,清流碧涧,飞泻其间,景色清幽绮丽。桐坑溪系集桐坑诸溪之水,筑坝拦截而成的人工水库,坝体由块石筑成双曲薄体拱坝,坚固轻巧,造型美观,融人工美和自然美于一体,素为国内外水利人员参观考察之地。桐坑溪水库现为开发中的秀溪景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万年寺位于万年山麓,始建于唐太和七年(833年),系禅宗名刹,是天台山中规模较大的一个寺院,历代屡有兴废。今存大雄宝殿、天王殿和后殿建筑,为清康熙年间重建。近年进行大规模的修复,现是天台宗佛学院的所在地。大雄宝殿巨柱林立,有粗细不等的柱子38根,大的需两人合抱。
  万年寺在中日佛教文化交流史上有着重要地位,日本佛教界认为万年寺是日本临济宗和曹洞宗的祖庭。
  寺周环境优美,寺前古杉参天而起,两涧合流,左右八峰环抱。寺西南2公里处的九里溪上有一瀑布,水由石上流下,入峡口而泻,其势汹涌,连注三潭,称“三井潭”。

桐坑溪 万年寺景区
桐坑溪 万年寺景区  桐坑溪 万年寺景区

紫凝山

    
紫凝山

  位于县城西南20公里,景区面积3.4平方公里。紫凝山绵亘数十里,以我国佛教天台宗创始人智者大师在此诵经感紫云之异而得名。
  紫凝山重峦叠嶂,秀岩怪石,幽谷奇洞,云雾缭绕,神奇秀丽,山中有瀑布泉,垂流千尺,从山崖上分三折泻下,莹如白练,蔚为壮观。此瀑布与桐柏山的福圣瀑、石梁雪瀑合称天台山瀑布“三绝”。紫凝瀑布之水,冬夏不竭,水质清洌。唐时,“茶圣”陆羽来此品茗,把山中瀑布评为最宜沏茶的“天下第十七水”,山因而得名“瀑布水”。
  紫凝山岭高山深,道路盘桓,山中有诸多景观,如五彩珠、双舟棹影、碧琼潭、龙珠舌、钟鼓岩、鲤鱼朝天、神女洗发、开岩古岙等,可谓奇景纷呈,附近有陆羽殿、法华演经堂、昭明太子庙、北宋古窑址等古迹。

紫凝山 紫凝山

九遮秀谷

    
九遮秀谷
九遮秀谷

  位于天台县西南37公里处,明岩之南,景区面积3.4平方公里。入遮山口到东江村近5公里的沿溪山路,九座山峦迎面而立,构成了九处遮挡,故名九遮山。进入稻蓬村口,“九遮秀谷”四字赫然在目,“消俗亭”翼然崖上,俯瞰涧底两龙接舌,鱼翔浅底。垂钓石矶之上,令人乐而忘返。这就是第一遮“龙吐舌”。隔溪天峰山,峰、洞、石潭千姿百态,“水帘洞”、“通天河”、“沙僧背唐僧”、“八戒吃西瓜”,形象逼真,简直是《西游记》的自然雕塑。
  走过“鲤化龙”、“狮挂壁”、“月初升”,到了“鹰舞翼”,这第五遮是九遮的中心。一座“范增隐居处”的碑亭和三孔石拱“亚父桥”把人们的视线引向山麓“仙皇庙”,溪畔有天然“石船”和“铜锣”,即为遮山八景之一的“仙庵石船”。古庙始建于后周显德(955―959年)年间,现存建筑为1840年重修,石桥重修于1901年。
  庙中的仙皇,指的是西楚霸王项羽的“亚父”范增(前277―前204年)。他屡用奇计大败秦军,设鸿门宴欲除刘邦,项羽不听。结果反而中了刘邦的反间计,范增被削夺了权力,于是忿而离去,疽痈发背而死。民间传说他是诈死,实际上这位古稀老人已经乘着石船悄悄来到了九遮山,隐姓埋名居住在山洞中,为民治病,造桥铺路方便行人。但他依然关心国事,当项羽自刎乌江消息传来,他大哭:“竖子不听吾言,终有今日!”于是人们知道他就是范增,他却说“范增早死彭城,哪里会到这里来!”不久人去洞空,不知所终。山民即洞建庙塑像奉祀,称之为亚父庙。
  庙中五年一次举行“仙皇佛会”,以三盘枪为先导,抬着范增“行宫”在九遮境内游行一周,成为习俗。
  沿着古庙右侧的石级盘曲而上,经过“清心亭”,来到半山“望楚洞”。这是上下三洞相通的连环洞,内奉范增、八仙神像。有副对联:“楚营一别,疽死彭城,举世谁知公尚在?项氏将亡,变生垓下,羁臣遥望泪空垂”,赞叹范增爱国之心始终不渝。洞左上侧黄瓦红墙,飞檐翘角,人们以为是一处寺院,不料竟是天然岩景,几可乱真。后侧山上有“扛轿岩”,像一抬坐着新娘的彩轿在山头上行进。
  第六遮为龙嬉滩,有“独鲤朝天”之景,晨雾迷蒙中,暗绿色的“鲤鱼”在白色的波浪中游弋,形肖神活,哪里还像岩石呢?七遮下山虎,八遮龟蛇顽,九遮龙背印,唐樟、晋榧,蛤蟆田,令人应接不暇。
  松苍竹茂,瀑泉潺潺,阡陌纵横,一派田园风光。
  明堂村西北峻峰耸翠,人称“岩打关山”,气势恢宏。站在“落水虾”前观看“天柱峰”,则见“雄鹰”凌霄欲飞。
  由明堂村西北盘曲而上,一路上有“红头将军石”、“风洞喷云”、“古桥烟瀑”(雪上桥)景点。
  九遮山是大自然描绘的长卷山水画。入山犹如置身世外桃源,沐浴在淳朴的古风中。

九遮秀谷   九遮秀谷

自助旅游指南:     上海距天台389公里,从莘庄沿沪杭甬高速公路到沽渚进入上(虞)三(门)线高速公路直达天台。杭州汽车东站乘浙江快客到天台只需2小时。宁波至天台每天均有浙江快客,1个半小时就到。 具体行车路线及车程如下:
传真: 0916-3882610
电话: 0916-2488341
地址: 汉中市北郊汉台武乡镇
网址: http://www.ttstour.com/
电子邮箱: lyj@zjtt.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