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固体物理研究所

现在位置:首页>>高校信息>>中科院固体物理研究所

一、基本情况介绍

(一)概况及特点

    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所是由已故著名物理学家葛庭燧院士于1982年创建的新型研究所。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中国科学院基地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博士生重点培养基地和物理学博士后流动站,是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支撑单位之一。拥有中科院材料物理重点实验室、安徽省纳米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是安徽省纳米材料工程技术中心的依托单位。
全所现有职工和研究生 340余名,其中科技人员110人,研究员20人,副研究员和高级工程师36人,中级科技人员32人。在学硕士、博士研究生220多名,博士后2名。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百人计划”入选者、中科院青年科学家奖获得者15人。

    固体物理所最大的特点是:职工平均年龄轻,整体素质高,设备先进,队伍精干;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可以直接进入国家重大前沿课题研究,对青年科技人员来说,具有科研任务重,锻炼机会多,成才速度快的优势。

(二)主要学科领域

    固体物理研究所一直以国家重大需求为目标牵引,面向纳米科技与材料物理的学科前沿,围绕环境、安全、健康等领域,从事基础性、前瞻性的研究,关注、重视基础与应用的衔接。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纳米结构与技术、新型功能材料与器件、内耗与固体缺陷、计算材料物理、液态物理及新型特种材料等。

(三)科研条件

    固体所拥有国内一流的材料物理研究实验平台,包括纳米材料与功能材料的制备与合成、结构表征、物性测试和大规模高速并行计算平台。如:一维纳米材料合成用的高真空超高温设备,FJL520型高真空磁控与离子束复合溅射设备,多功能等离子体增强VCD设备,分子束外延(MBE)设备,HVPE―氯化物气相外延装置,泡沫金属高压发泡装置,实时监控-单层胶体晶体生长装置,并建成了堪称国内一流的标准化学实验室;X射线衍射仪、场发射扫描探针显微镜、高分辨电镜、比表面与孔隙分析仪;频谱齐全、温度范围宽的内耗测量装置,薄膜内耗仪,磁场下内耗-杨氏模量-电输运原位综合测试系统,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仪、椭圆偏振谱仪,稳态-瞬态荧光光谱仪,红外和拉曼光谱仪,磁光实验系统,超导量子干涉仪(SQUID),物理性质测试系统(PPMS),大型SGI-Origin3900超级计算机等。

(四)取得的科研成果

    建所20年来,共获得国家发明奖,中科院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发明奖,安徽省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等30余项,葛庭燧院士获得国际材料领域最高奖―梅尔奖、何梁何利科学技术奖以及国际内耗领域终身成就奖。申请专利64项,其中发明专利40项,已授权发明专利25项。出版专著7部,发表SCI论文近1500篇,每年SCI论文数和引用排名位于全国各科研机构的前20名,2002年、2003年连续两年论文引用次数排名进入全国前10名。2003年度,论文单篇平均被引用的次数排名居全国科研机构第一名;2004年度,固体物理所跻身纳米科技引文中国八强。

(五)研究生培养及取得的成绩

    固体物理所从1981年招收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已招收培养研究生 400多人,许多研究生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数篇高水平的论文,有的在学习期间获得了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二、三等奖;有的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有的研究生获得了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学金特别奖、优秀奖和其他冠名奖学金。一大批毕业研究生在科研教育工作岗位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被使用单位破格晋升为教授或研究员,并走上了所(校)级领导岗位;有的获得了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有的被评为十大杰出青年科学家。研究生在固体物理所成为非常重要的科研力量。

(六)研究生的生活待遇情况

    固体物理所为研究生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研究生公寓住宿条件良好,每间宿舍都配有电话。公寓里配有洗衣机、闭路电视、乒乓球活动室和报刊阅览室,还为同学们提供了液化气灶、热水器等生活设施,有专人负责公寓里的卫生和安全。公寓周围建有篮球场、排球场。研究生在学习期间每月可获得硕士500元、博士700元的基本助学金,每年有一次奖学金申请机会,获奖比例约30%左右,奖学金额度为2000-8000元不等。

(七)毕业分配办法及去向

    研究生毕业后实行个人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单位推荐、国家纳入统一分配计划的办法进行分配。历届毕业研究生主要分配去向是:1、硕-博连读、攻读博士学位或出国留学; 2、到国内外高校、科研单位进行科研教学工作; 3、到国家机关从事科研教育管理工作;4、到国营或合资公司进行新材料研制开发工作; 5、留在本单位或在中科院研究所继续从事科研工作;6、到部队系统工作;7、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

二、主要研究方向和导师介绍

(一)纳米材料与纳米结构研究

    固体所是国内开展纳米材料与纳米结构研究最早的单位之一,。在一维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阵列体系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有国际影响的成果,该方向的研究团队是国际上本领域的知名研究团组之一。先后主持了国家攀登预选项目“纳米材料学”和国家973项目“纳米材料与纳米结构”;主持和参与主持了多届全国性纳米材料会议,是国内纳米材料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为推动我国纳米材料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做出了贡献。根据国家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和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2005年9月公布的“世界科学中的中国”系列研究报告中有关对全世界纳米科学技术概况的分析表明,固体物理所进入了2000年―2004年的世界纳米科学技术研究论文TOP100 和论文引文TOP100。在国内,固体物理所跻身纳米科技引文中国八强。

    该所的纳米材料应用发展中心是国内较早开展纳米材料研究特别是纳米技术应用研究的单位之一。先后发展了纳米TiO2、SiOX、CaCO3等多种纳米材料量产技术,解决了纳米材料规模生产中低成本、高分散和环境保护等关键技术,在纳米材料应用研究和与企业合作进行产品开发及产业化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国内享有很高的声誉。

主要研究内容有: 1.纳米结构体系的设计与合成,发展前沿制备技术,合成准一维纳米材料(纳米管、纳米线和纳米带等)及各种低维阵列体系、异质纳米颗粒/介孔固体组装体系,以及其它人工超结构体系; 2.介孔组装体系的表面和界面热力学、电子结构、界面耦合、物质输运及相变行为 ; 3.低维阵列体系的光、电、敏感和化学活性及微结构和谱学特征 ; 4.纳米颗粒表面的人工裁剪、修饰改性; 5.量子花样材料自组织合成及物性。

    该实验室承担了国家973(纳米材料与纳米结构)、国家攀登计划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中国科学院多项重大科研项目。科研实力雄厚,指导力量很强,今后每年招收博士生10名左右。   

    该实验室博士生指导教师:张立德、蔡伟平、李广海、孟国文、费广涛、秦晓英、吴玉程研究员等 。

(二)计算材料物理研究

    固体物理所也是国内计算材料物理研究的一个重要基地,以凝聚态物质的结构和物性研究为目标,发展高精度的原子、电子层次的理论计算方法,如纳米体系的动力学模拟方法,复杂大分子体系的自由能计算方法,对新的材料体系进行优化设计和性能预测,建立高性能科学计算的环境。发展了多种计算方法,在团簇、电子强关联体系 (超导、巨磁电阻)等材料的电子结构、原子结构以及物性的计算与研究,做出了国内外有影响的成果。主持了科学院“材料物性的计算模拟与预测的物理基础”创新性课题,多次组织和召开了国内计算物理和计算材料会议;对应的研究小组是国内最有活力的团队之一。

主要研究内容有:纳米颗粒和纳米结构的计算物理研究、新材料设计、适应于超慢过程的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表面生长动力学的计算机模拟、表面和界面的结构和动力学性质、新型功能材料的电子结构和物性的理论研究、氧化物巨磁电阻效应的理论研究、Beyond LSDA的理论方法、复杂体系的电子结构计算方法,介观输运理论等。

    该实验室承担了国家973、国家攀登计划、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多项中国科学院重大基础研究项目,拥有多种高档次的计算设备,具有良好的理论计算条件。今后每年招收博士生8名左右。
该实验室博士生指导教师:曾雉、龚新高、邹良剑、徐文研究员等。
   
(三)实验凝聚态物理与新型功能材料研究

    固体所的内耗与固体缺陷研究在国际上享有盛誉,一直活跃在该领域的最前沿。近年来,内耗表征手段在新型功能材料(超导、巨磁电阻材料、氧离子导体、高阻尼材料等)、液态和软凝聚态物质的应用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受到国际上的广泛关注。固体所是国内内耗研究领域的主要研究基地,主持和参与主持了历届国内本领域的大型学术会议。

    固体所较早开展了高温超导、巨磁电阻等新型功能材料的研究,在高温超导体的的内耗、磁通钉扎、巨磁电阻材料的光诱导、相分离等方面研究做出了有特色的工作;是“八•五”、“九•五”、“十•五”超导“863”和超导“973”项目的参加单位;也是“九•五”中科院重大项目“巨磁电阻材料和物理”及“十•五”“973”项目“自旋电子学的材料、物理及器件研制”的参加单位。

主要研究内容:探索新型功能材料;研究新型功能材料的电、磁、热、力等物理性质的基本规律;结合功能材料电子结构的理论计算与模拟,揭示功能材料的结构与宏观物理性能之间的关系,对新型功能材料进行优化设计和性能预测;制备由新型功能材料构建的原型器件;开展功能材料在微波等领域的应用研究;研究功能材料在强磁场、强辐射等极端条件下的行为;研究液态结构随温度的演化规律,研究液态输运性质与微观结构之间的关系。
该实验室承担了中国科学院创新方向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项,参加了国家“863”、“973”等项目多项,科研经费充足。今后每年招收博士生10名左右。

    该实验室指导教师:孙玉平、朱震刚、王玉琦、方前锋、秦晓英、韩福生、刘长松、戴建明研究员、王先平副研究员等。

(四)纳米材料与技术的应用研究

    主要从事纳米材料的制备技术和应用技术的研究。近几年来,先后承担了科技部“863”计划项目、国家烟草总局重点计划项目、安徽省科技攻关项目,以及与安徽、浙江江苏山东等地方企业合作项目十多项。研究开发了TiO2、SiO2、CaCO3等多种纳米粉体的制备和表面改性技术,并在江苏、浙江等地实现了工业化。申请了30多项发明专利,在纳米粉体的应用研究方面取得了多项科技成果。

主要研究内容有:纳米材料的制备与工程化技术;纳米粉体材料的表面改性和分散技术研究;纳米材料的应用技术研究(塑料、橡胶、涂料、纺织、陶瓷等);纳米材料的功能特性研究(光催化特性与应用,吸附、催化特性与应用);纳米材料的光学特性(红外、紫外、透明等)与应用等。
该实验室指导教师:崔平、李勇、秦勇研究员、田兴友副研究员等。


学校层次: 研究生*
校园风光:
中科院固体物理研究所

中科院固体物理研究所

中科院固体物理研究所


地址: 安徽省合肥市西郊董铺岛(蜀山湖路350号)
邮编: 230031
学校网址: http://www.issp.ac.cn/
学校代码: 80016
研究生招生电话: 0551-5591463,5591415
研究生招生联系人: 李家明 
研究生院网址: http://www.issp.ac.cn/yjsb/index.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