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泉水
现在位置:首页>>中药百科>>井泉水
【性味】: 甘、平、无毒。
主治:酒后热痢,洗目中翳障,除口臭,镇心安神。
【附方】: 井水,一般是不好的。但有些地方的某些井,下通地下泉,它比地面上的江水、河水还要好。这就是井泉水。《本草纲目》列举井水的功效多种,都是根据不同的地方,不同的井水,不同的记载,抄记而来。如果因此认为任何地方的井水,都有这些功效,显然是错误的。如果因为某一地方的井水,没有这些作用,而怀疑《本草纲目》所记录的效果不真实,那也是错误的。关于利用冷水治病的事例,李时珍举了两个,介绍如下:例一:有一个妇女患“伏热病”,求华陀医治。华陀让她坐石槽中,浇以冷水。时当冬月,浇到七十次,病人冷颤不止,几乎冻死,浇到八十次,病人全身热气蒸出。浇满一百次,扶出,擦干,用厚被盖着静卧,过一阵,出了一通汗,病就好了。例二:房某,亦患伏热病。体外冷,夏天也要穿厚衣。求徐嗣伯医生诊治。徐诊视毕,叫他冬天来治。到十一月冰雪很大的时候,徐令房解衣坐石上,取新汲冷水浇头,浇到二十斛水,房口噤气绝。徐仍令继续浇下去,又尽水百斛。房身体慢慢动起来,背上热气腾腾,不一会,病人起坐,连呼热不可当,要冷饮,给予冷水一升,旧病全愈。以后,冬天不怕冷,身体很健壮。上两例,前则见《后汉书》,后则见《南史》。李明珍都记在《本草纲目里》。从现在的生理学看,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我们却不敢这样做。主要原因是我们对于病症没有正确的判断,因而缺乏坚定的信心。前一例,据《后汉书》记载,是一个妇女,害了多年的伏热病,即所谓“寒热注病”。华佗诊断准确了,才采用这个办法。后一例,据《南史》记载,这个房甘,是一个将军,吃了十几付五石散,越吃越怕冷。所以徐嗣伯断定这是伏热症。热伏得太深了,凉药达不到。热伏越深,体外越冷。以热药治体外之冷,这对于伏热,不是釜底抽薪,而是以火救火。这两位医生认为:治伏热要用寒来制服,使热气受到极度的阻抑,刺激发汗,病象因此得到解除(“拆之以寒,使热气郁遏至极,激发而汗解”)。李明珍称赞他们说:这两们医生的医道,的确很高明(“二子之医,可谓神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