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红斑

现在位置:首页>>疾病百科>>传染性红斑

传染性红斑(Erythema Infectiosum)又称第五病,可能是病毒引起的良性传染性疾病。

【诊断】

根据面部有蝶形水肿性边界清楚的红斑。具流行性、全身症状轻微。常见于春季的儿童,即可诊断。

【治疗措施】

患病期间,需要隔离至皮疹消退为止。一般对症治疗,无需特殊处理。

【病因学】

由于传染性红斑常在儿童中集体发生,有些学者认为传染性红斑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但未分离出病毒。也可能是一种肠道病毒。

【临床表现】

潜伏期为5~14天。病人多数为4~12岁儿童。常突然发疹而无全身症状,仅少数病人轻微发热,有时出现咽痛、呕吐、眼结膜及咽部充血。皮疹首先出现在面颊部、呈水肿性蝶形红斑,边界清楚,其上无鳞屑,局部温度增加,偶有微痒和烧灼感。皮疹不发生于口唇周围。经过1~2天后,在躯干、臀部及四肢出现对称性边界清楚花边状或网状斑丘疹,为传染性红斑特征。4~5天以后,红斑自颊部及躯干上消退。皮疹消退次序和出疹次序相同。皮疹消退后不脱屑。有时复发。常见于春季,病程10天左右。预后良好。

【辅助检查】

1.血常规 白细胞正常或略低,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加。

2.组织病理 表皮细胞水肿,真皮乳头层血管扩张,内皮细胞肿胀,在血管、毛囊及汗腺周围有慢性炎细胞浸润。

【鉴别诊断】

(1)猩红热 传染性红斑呈急性病容,临床表现咽痛、高热、皮疹为弥漫性红斑,口周有苍白圈,草梅舌及愈后脱皮等征象。帕氏征:阳性。

(2)风疹 上呼吸道卡他症状较明显、发热、麻疹样皮疹,耳后、枕后淋巴结肿大。

(3)麻疹 高热、上呼吸道卡他症状明显、皮疹为斑丘疹,皮疹之间有正常皮肤。早期颊粘膜可见费克斑(Koplik斑)。


英文名称: erythema infectiosum;fifth disease
患病部位: 皮肤病*
一级分类: 皮肤性病学*
二级分类: 病毒性皮肤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