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六洞山地下长河

现在位置:首页>>旅游景点>>兰溪六洞山地下长河


省份: 浙江省
城市: 金华市
县区: 兰溪市
景区级别: AAA
简介:
六洞山风景区系浙江省首批省级风景名胜区,位于兰溪市东郊8公里,是浙江省中西部旅游线上的一颗明珠。景区总面积8.5平方公里。因史载有白云、紫霞、涌雪、无底、呵呵、漏斗洞而得名,以山美、水秀、洞奇、寺幽为特色。


被誉为“海内一绝”的地下长河游览全程2500米,面积25000多平方米,分涌雪洞、时间隧道、玉露洞三段,是溶洞发育不同时期的典型、各具形态,各有特色。涌雪洞中一条长逾千米的地下暗河贯穿始终,源头至今尚未探明,洞内气温常年保持18度,冬暖夏凉,舟行其中,宛若置身仙境。玉露洞天高大空旷,厅内精美的石钟乳、石笋、石幔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时间隧道”中景石奇幻、近在咫尺,具有很高的观赏和科研价值。


六洞山风景名胜区古迹颇多,幽静雅致的绮霞园为一代名媛、爱国将领张学良夫人赵四小姐的祖居地。千年古刹栖真寺内曾珍藏《大藏经》6000多卷,系唐僧“西天”取来经卷的译本,是研究我国古代文化的宝贵资料。充满传奇色彩的皇回禅寺叙说了明代皇帝叔侄相残,致使惠帝朱允汶出走为僧,最后埋骨于此的故事......


六洞山风景区以优美的环境,优质的服务,开拓的精神,开放的胸怀,热忱欢迎中外游客光临。
景点类型: 山岭*,AAA*
出行方式: 自助*,自驾*
适合人群: 个人*,朋友*
游玩项目: 登山*,避暑*,观赏*
景点:

白云盖顶

     传说太平军将领李世贤攻下金华,建立了侍王府,并以此为中心,指挥所部南征北战,仅半年的工夫,就统辖浙江全省。可是不久,太平军起了内讧。据说其因源于天王洪秀全的妹子。


    洪秀全的妹子洪宣娇小时在广东,到十七岁那年,才单身一路卖武上广西、上浙江,寻找哥哥。


    这天,洪宣娇来到某地小镇,她安顿好下榻的客栈后,便摆开了卖武的场子。起初打了几路花拳,惹得看众连声喝彩。这时,她便停下来向大家拱拱手,说:“列位叔叔、伯伯,请高抬贵手,帮小女一两个路费,那就感恩不尽。”看众看得高兴,正要摸钱,却忽然从人群中冲出一个满脸横肉的汉子,厉色喝住了众人。原来这是本地一个恶霸,凡走江湖的,不先到他府上拜候,并照交“地头钱”是不准在此摆在此摆场子的。


    俗话说,强龙难压地头蛇。眼看洪宣娇要吃眼前亏的当儿,看客中有个壮士,趁机便说:“小女初到贵地,不懂规矩,请多包涵!”说完,便招招手,把那人引到隐蔽处,赔了不是,并代交了“地头钱”。这样,洪宣娇才过了关。

白云盖顶


    原来那壮士正是东王杨秀清,他受天王的委派来接应洪宣娇,不想两人在此相遇,便一同上了南京
    不久,太平天国奠都南京,众人向天王祝贺,口称“万岁!”杨秀清因为与洪宣娇有一层特殊的关系,认为自己不是“万岁”,也应是“九千五百岁!”常常不听号令,内部磨擦十分紧张!


    侍王李世贤和北王韦昌辉看不惯杨秀清的作为,便抓住把柄,把他给整治了。韦昌辉还带着一支兵到洞源来收杨的残部,搜索到了白云洞,但见洞时都是附近高眉村的避难百姓,就命令往回撤兵,同时在洞口燃起篝火让烟雾冒上山顶,表示已经班师,藉此掩护当地百姓!


    这烟雾远看形如一朵朵白云,一连几日,盖在洞顶,自此,高眉等村民便称此洞为白云洞,一直沿袭至今。

漏斗无底

     从前,洞源有个财主,占着周围上百亩良田,靠收租致富。佃户每次交租,他都经过小木砻验谷,六叶风车扇谷和大斛桶量谷的盘剥,如果交不清租,财主就上门搜索,从你骨头里榨出油来!


    那年因为天旱,许多佃户交不起租,有家农户种的一亩半租田只收了四担多谷,光交租就要三担。这天,他和儿子把谷装成满满两担,挑着进了财主家的边门。


    财主的深宅大院建在山上,把山上山下隔成两个世界,阴森森在石库墙门就像獠牙虎口,不是交租,穷人是得进的。


    这时,从里面出来个当家财主婆,她慢吞吞地走到谷担边,伸手往萝筐里一插,抓起一把谷来,放在茶杯样的小木砻里碾了碾,说:“不行,这是潮谷,得打九五折!”不容人分说,就叫人把黄橙橙的谷子倒进了风车。


    一般的风车只有四叶,可财主家的风车却有六叶,而且风车口对准屋里的漏斗洞,硬是把上好的稻谷当成瘪谷扇进洞里去了,佃户老小听着这风车“通通通”的怪叫,心都给掏出来了。

漏斗无底


    这样扇过的稻谷,还能剩个几多?可黑心的财主还不甘心,还要用“出九进十一”的斛桶来量,过了这斗口又少去了二三十斤。如此折腾,满满的两担谷只能顶个一担租!


    穷百姓受不了盘剥和欺凌,有的去求神佛,俗话说,神法管佛法,佛法管王法。老天照应,神仙使了个招数,把财主屋后的漏斗洞变大了,扇进去的谷都从洞里流走了,财主眼睁睁地白费心机。

呵呵仙乐

     建文帝慌作一团,一点主意也拿不住。亏得近侍急忙中想起洪武帝临死时留下的话儿,便去打开偏殿,取出铁箧,见箧底有张黄纸,已写明出宫的暗道,于是君臣剃发,披戴袈裟,僧帽,往南出逃。


燕王带着兵马一路追赶,那时灵洞境内颇多松树,燕王沿途搜索,令军士刀劈松枝。结果,多少松树被拦腰砍断!建文帝见了,以为代其受过,于心不忍,便对天默诵:“我一定重新回来,叫你们重新抽芽!”据说,灵洞山上的松树,从此便不会死,即使拦腰砍断,第二年也就发出新芽。


    建文帝一路备受辛苦,终于避入一个山洞。他想自己不仅丢了皇位,如今还落得四处逃难,好不凄楚!不如自刎,一死万事皆了,他正这样想时,只隐隐听得洞内有“呵呵”的仙乐之声。听到乐声,建文帝以为是个好兆,便打消了死的念头,继续逃命。


    据说,这呵呵洞里有个吹笛的牧童,由一只美丽的小鸟带路,沿着直伸入洞底的石阶一步步往下走,每走一步,身后的石阶就消失一级,最后隐身在洞底,被神仙留下吹竹笛了,只要洞里有“呵呵”的仙乐之声,附近村里的水井就不会干涸,田里的禾苗也长得葱绿。

呵呵仙乐


    这一日,建文帝逃命逃到白坑,因为多日没有好好吃饭,几个近侍下河去摸了一脸盆螺蛳,轧了屁股,准备烧起来吃;又有几个亲信摸来几条大鱼,刮了鳞片,已放在锅里煎煮。正巧,这时来了几个和尚,他们见此情景,便双手合十,念道:“阿弥陀佛,万万不可杀生!”建文帝一听,自己也正是出家人打扮,便说:“多承关照!”吩咐手下人把螺蛳倒入河中,把鱼放回河里,说也奇怪,这“没屁股”的螺蛳和“半面焦”鱼,都活了下来,据说今天也还能在河里找到它们!


    后来,建文帝就遁入空门,在白坑山岙的“皇回禅寺”念佛,直到老死。


    因为呵呵洞的仙乐使建文帝断了死念,从此这个原先没有名字的山洞,便叫做“呵呵洞”,传遍了附近村庄

开山宝峰

     传说栖真寺的开山和尚,想要找个落脚之地,挑着一副担子,到处云游。他一头是紫金钵盂,袈裟法器,一头是座小小山峰。这日,他来到六洞山岙,见山势环抱,奇峰屹然,泉水甘洌,便放下担子,在此落脚了。他搭起一个茅篷,一面抄写经书,一面雕凿观音。


    不知道过了多少时候,一直到了明朝万历年间,朝廷后宫的皇太后生了一场病,找遍了各地的名医都没有用。忽然有一天,她自己做了一个梦,说有一个仙姑告诉她,离兰溪城东十五华里地方有个紫岩村,村里有个紫岩洞,洞后有个紫岩庙,你如果想要病好,就对这座庙进行修缮!


    第二天,皇帝召见了丞相赵志皋, 因为他是兰溪人,便用皇太后的脂粉钱和浙省三年的钱粮,修起了一座大庙,但不是金地砖、银瓦片、金佛祖、铜佛座,而是石子铺地,青瓦盖顶,也只有一个如来佛是铜的,其余全是泥做的!

开山宝峰


    这是因为赵丞相质朴谦政,吏治有方。他把修大庙省下来的钱在兰溪城里造了一条“后官塘”(即排水沟),从此兰溪就不再发洪水;又买了一个“中洲背”,用来养马!


    赵丞相修的大庙、塑的佛像就要开光了,听说皇太后要来烧香。赵想了一个办法,奏章上说:“兰溪小地方,从京城动身,要经过三河大洋,七垅八关,还有一个石壁狭,只能一人走……”这就把太后给吓住了。后来皇帝派了个钦差,到山里一看,回去后便下旨来,说他造的是个“欺君寺”,罢了他的官。


    因为“栖真”与“欺君”谐音,人们把它改叫为“栖真寺”。赵丞相罢官后便在寺侧建“灵洞山房”(即太史读书处)隐居。因为有这故事,所以俗说“先有飞来峰,后有栖真寺!

栖真禅寺

     相传早年本乡石关地方有位高僧,法名如契。此僧生得相貌堂堂,酷似“泗洲大圣”,并且又常涌“泗洲菩萨”,从不啜口,因此,人们以为他是泗洲的化身。凡有人生病,都向他求医。他常用针刺破手指,血书“泗洲号令”,并投以药石,病即可愈!


    如契虽在石头,但离洞源不远,他早听说洞源紫岩山中有处地方,山势环抱,形如一把“金交椅”。他不信有此宝地,这日进山察看,一见山之地势,果然气度不凡。更为奇怪的是,在“交椅”的中心低洼之处,有一四方水池,甘之如饴,清澈可照须眉,令人见爱不已!说来奇怪,这时如契口诵泗洲,此泉竟向上喷涌,水珠洒遍四周草莱,洒及池边枯木!

栖真禅寺


    如契心想:泗洲本是雨帝外甥,他为救人间旱荒,曾偷得他娘舅的两个“雨瓶”,埋在下界限山里,这四方水池,也许正是雨帝的雨瓶之一!想到这里,他不禁为之高兴,便默默祷告:“枯木复荣,吾即此居!”


    第二年三月,正是莺飞草长之时,池边的一棵枯木果然复荣,枝叶繁茂!
    此事一传十,十传百,竟传遍了方圆百里的山舍村庄。乡亲们无不感到惊奇,便有好事者牵头,纷纷出钱出力,用名贵的“金鸠之材”建造了一座寺宇,正好座落在“金交椅”中,这寺名为“栖真教院”,并延请如契为住持。


    如契来时,带来了一个火工道人名叫正一,正一有个九十六岁的老母,跟他在寺礼佛,后来盘膝坐化,如契把她内身泥封五年,放在后殿,让她成佛,据说五年之后,举行佛事开光,彩绘上金,其肉身还如同生者。


    明英宗正统年间,寺内“藏经阁”珍藏钦定刻本《北藏经》,此寺名声鹊起,成为江南著名佛地之一。

紫霞胜迹

     传说洞源村从前是片荒蛮之地,早在夏朝时候,大禹皇帝用神斧劈出了秀丽的洞源溪,这里才有居住。因此,洞源村旧有“平水殿”,殿里塑夏禹王和两个平水老爷塑像,是祭祀大禹等治水英雄的圣地。


    当初洞源村虽有人居住,但由于山高土薄,物产不丰,生活十分贫苦,据说,村里曾经出过一个汉子,力无比,一肩挑起两座小山,还能行走如飞。但是因为挑时用力过猛,把一张嘴给豁开了,因此人们称他为“豁口老爷”。就是这个豁口老爷,想出了砍烧石灰的办法。从此,这里世代以烧石灰为业,他自己就成了村里石灰窑的祖师。

紫霞胜迹


    有一次,豁口老爷像往常一样,上山去凿石灰,也许是因为石灰山凿成了峭壁,人在上面,越来越难凿了。这一次,他用尽全身之力,也没能把岩石凿下来。只好向上苍求助,上苍为他的虔诚所感动,派了神童来帮助,可还是凿不下来,于时,神童便上报天廷,天廷派雷公用雷电把石灰打松,从此,凿石灰石就容易了,也不知道哪朝哪代的哪一天,只听得一声巨响,只见得一道闪光,整个山头便被打出个缝隙,而现在的万青峰东腰,却留下了一个缺口,这就是今天供人观赏的“紫霞洞”。


    后来,豁口老爷被附近西山寺和尚暗算,压死在石灰岩下。因为寺里有和尚强抢良家之女,豁口老爷大抱不平,与之斗法,结果遭眼不测。据说正月十五是他的生日,村里人便在这天用猪头全鸡为他上供祭祀。


    据说,洞源村烧石灰只烧三个昼夜就熟透了,这是因为豁口老爷的一双草鞋甩在石灰窑顶,把窑封住,火力十足的缘故!

池承玉露

      可是到了中年,他却做了皇帝想成仙了。他身边的方士,为讨得他的欢心,便给他出主意,要他建造“柏梁台”。这柏梁台造在皇宫里,高二十来丈。台上竖根三十来丈高的铜柱,柱上做了一只仙人掌,掌上托了一只“承露盘”,以承接天上的玉露,由武帝啜饮,这方士说:“美露也,即神灵之精,仁瑞之泽,其凝如脂,其甘如饴,久服便能升仙!”池承玉露


    武帝听信方士之言,便终日醉心于啜饮玉露。结果,荒废了朝政,贻误了国事,边界起了干戈,百姓苦不堪言。


    这事终于被天上玉帝知道了。他便命玉女下凡来探听虚实。玉女从东到西,又人西到北,从北到南,果见地上遍及狼烟,生灵涂炭。她便上报天廷。玉帝准其取走柏梁台上的承露盘。玉女遵旨,吹口仙气。那柏梁台上的承露盘便不翼而飞了!


    武帝知道承露盘不知去向,以为天意所为,也就不再追究。朝中诸忠臣良将,乘方士出去采药,不在朝中的机会,便都进谏,纷纷劝说武帝不要醉心玉露,不理朝政。日子一久,武帝也便抛却求仙的念头,又勤于朝政、忙于国事了。


    再说玉女带了承露盘驾祥云飞升,途经六洞山,见此山鸟语花香,风景佳绝,便落下云头,进山赏玩。当她来到玉露洞时,被洞中的洪荒奇象所陶醉,一不小心,打了个趔趄,竟将承露盘掉落在地。说来也怪,这盘一经着地,便就挪移不动,且越变越大,竟变成了一个渊清玉洁的水池。这便是今日洞中所见的玉露池。

涌雪古泉

     涌雪洞的泉水,汨汨涌流,干旱不枯,雨涝不满。说起这古泉的来历,有个传说:从前,上八洞神仙铁拐李,为试探人心,变个乞丐,来到人云游。这天,他到了狮子岩下的山坑,口渴了,便向村里讨水喝。村里有个财主,家里虽富,人却吝啬,说:“我住在山里,烧水不容易,水要人挑,柴要人砍……”不给水喝。


    铁拐李气得没办法,转身走了。不一会,他又转了回来,想再试一试,说:“财东家行行好,讨一口水喝。”财主一见,又是这个讨厌的乞丐,便生气了,说:“那边有的是泉水,你去喝个够吧!”铁拐李一听,心想:“你这个心也太坏了,讨点水都不肯。好!我就不让你有水喝!”他拿起手中拐杖,往地上一捅,捅出许多窟窿,泉水就流到山下去了。

涌雪古泉


    第二天,铁拐李来到洞源村,见到一个老妪,挑着一担东西在山路上走,他知道她是给山里挖石灰石的儿子送饭,也就装着口渴的样子,上去讨水喝,他想试一试老妪的心。


    老妪见有人来讨水,便说:“我们这里干旱没有水,水要到五里路外的山坑去挑,我这是给儿子送饭,篮里有壶酒,你就解解渴吧!”铁拐李接过老妪的酒,“一骨嘟”喝了个够,心里受了感动,说:“谢谢你了,老妈妈!有恩就要报答,往后你就不用再到山坑去挑水了,我给你挖口泉,叫你用也用不完!”说完,拿起拐杖在一块大石崖下一捅,一股清泉就汨汨地流出来。这就是现在的涌雪洞地下长河流出的泉水。


    这泉水也真稀奇:冬天暖来夏天凉。冬天可以当茶喝,夏天似雪水冰凉。据说,这是因为泉水下面有一口硕大无比的锅,冬天有神仙在那里烧火,夏天有神仙在那里摇扇。

明徐霞客

    

明徐霞客

“……出洞(双龙洞),日色已中,……西逾一岭,……盖即北山后支南下第一岭,……其阳回环三洞(双龙、冰盖、朝真),而阴有辟成些洞(讲堂)也。……渡涧,复西逾第二岭,则北山后支南下之第二层也。下岭,其坞甚逼,然涧中有流淙淙北来,又渡而西,再循岭北上,磴辟流涌,则北山后支南下之第三层也。外隘而中转,是名玲珑岩,去讲堂又约六里矣,坞中居室鳞次,自成洞壑,晋人桃源不是过,转而西,逾其岭,则兰溪界也。下岭,为钮坑,亦有居人数十家。又逾一岭,曰思山祠,则北山后支南下之第四层也。去玲珑岩西又约六里矣。时日已将坠,问洞源寺路,或曰‘十里’,或曰‘五里’。亟下岭,循涧南趋五里,暮至白坑,居人颇多,亦俱烧石。又西逾石塔岭,则北山后支南下之第五层也,洞源寺即在岭后高峰之北。从此岭穿径而上,仅里许,而其正路在山前下洞之旁。盖此地亦有三洞:下为水源洞(一名涌雪),上为上洞(一名白云),中为紫霞洞。而其地总以‘水源’名。故一寺而或名水源,或名上洞,而寺与水源洞异地。由岭上径道抵寺,故前曰五里,由水源洞异地。故前大路下山,已见一径,西岐而下,强静闻从之。久而不得寺,只见石窟满前,径路纷错,正O徨间,望风一灯隐隐,亟投之,则水春也。其人曰:‘此地即水源,进些此坞北过洪桥,循右岭而上,可三里,即上洞寺矣。’以深夜难行,欲止宿其中,其人曰:‘月色如昼,至此山径亦无他歧,不妨行也。’始悟上洞寺在北山第五层之阴。乃溯溪,西北至洪桥,自白坑来,约四里矣。渡桥,北蹑岭而上,里余,转而东,又里余,始得寺,强投宿焉。始闻僧有言灵洞者,因忆赵相国有‘六洞灵山’诸刻,岂即是邪?竟未悉而卧。

    “十一日,平明起,僧已出。余过前殿,读黄贞父碑,始知所称‘六洞’者,以金华之‘三洞’与此中之‘三洞’,总而得六也。出殿,则赵相国之祠正当其前,有崇楼杰阁,集、记中所称灵洞山房者是也,余艳之久矣,今竟以不意得之,山果灵于作合耶!乃不待晨餐,与静闻从寺后蹑登北山,先寻白云洞(洞在寺北二里)。一里,至岭头,逾岭而北,岭凹忽盘旋下洼如盂磐,披莽从之,一洞岈然,下坠深黑,意即所云白云而疑其隘,忽有樵者过顶上,仰而问之,曰:‘白云尚在北,此洞窗也。’ 乃复上,北行。两山夹中又回环而成一洼,大且百丈,深数十丈,螺旋而下,而中竟无水;倘置水其中,即仙游鲤湖矣。然即无水,余所见山顶四环而无隙泻者,仅此也。又下,从岐左西转山夹,则白云洞在焉。洞门北向,门顶一石横裂成梁,架于其前,从洞仰视,宛然鹊桥之横空也。入洞,转而左,渐下渐黑,有门穹然,内若甚深,外有石屏遥峙,从黑暗中以杖探地而入数十步,洞逾宽广,第无灯炬,四顾无所见,乃返步而出。出至穹门之内,初入黑而还。饭而出寺,仍旧路西下,二里至洪桥,未渡,复从桥左人居后半里,上紫霞洞,洞门西向,洞既高亢,上下平整,中有垂柱四五枚,分门列户,界为内外两重,琼窗翠幄,处处皆是,亦敞亦奥,肤色俱胜。洞之北隅复通一奥,宛转深入,以无炬而返。下渡洪桥,循涧而东。山石半削,O为危壁,其下石窑柴积,纵横塞路,即夜来无问津处也。渡石梁,水源洞即在其侧。洞门南向,正跨涧上,洞口垂石缤纷,中有一柱,自下属上,若擎之而起;其上嵌空纷纶,复辟一窦,幻作海蜃状。洞内上下分二层,下层则水涧所从出,涧水已涸。出洞数步,即有水溢于涧中,盖为水碓引出洞侧也。上层由洞门蹑蹬而上,渐入渐下,既下而空广愈觉无极,闻水声甚远,以无炬,不及穷。出坐洞口擎柱内,观石态古幻。念两日之间,于金华得四洞,于兰溪又得四洞,昔以六洞凑灵,余且以八洞尽胜,安得不就此一为殿最?双龙第一,水源第二,讲堂第三,紫霞第四朝真第五,冰壶第六,白云第七,洞窗第八,此由金华八洞而等地之。若夫新城之墟,聿有洞山,两洞齐启,左明右暗,明览云霞,暗分水陆,其中仙田每每,塍叠波平,琼户重重,隘分窦转,以斯洞之有余,补洞窗之不足,法彼入此,当在双龙、水源之间,非他洞之所得侔也。品第久之,始与静闻别洞源而去,过夜来问津之春,循西岭山坞,西南行十五里,而达兰溪之南关。”

明徐霞客


传真: 0579-8259301
电话: 0579-8258082
地址: 中国浙江金华兰溪市区东郊
网址: http://www.lxld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