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天台山
现在位置:首页>>旅游景点>>台州天台山
省份: 浙江省
城市: 台州市
县区: 天台县
简介:
景点类型: 山岭*
出行方式: 自助*,自驾*,市内*
适合人群: 家庭*,情侣*,朋友*
游玩项目: 徒步*,登山*,摄影*,避暑*,文化游*,观赏*
景点:
天台山
天台山是浙江省著名的游览胜地,早在东和南北朝时代就名闻内。历代不少著名诗人写下了很多赞美天台山景色的诗篇。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在他的游记中即有详细描叙天台山风物,赞美天台山景色的篇章"游天台山日记"。天台山之所以出名,还因为它是我国佛教天台宗的发祥地。坐落在天台山麓的规模宏大的国清寺,被认为是天台宗的祖寺。而天台山的胜迹,也主要集中于国清寺附近,称为"国清风景区"。
九遮秀谷
九遮山位于天台县城西南37公里处,在明岩东南面。这里山奇水曲,扑朔迷离,古树古桥古洞古道比比皆是,因地处深山岙,与外界交往少,民风淳朴而敦厚,有天台“武陵源”之称。 “九遮山”是因为从遮山口开始,至东江村这一段近5公里的沿溪山路,有九座山峦迎面而立,构成了九处遮挡而得名。每一“遮”都有像形的山崖,从第一遮至第九遮,依次为:“苍龙吐舌”、“鲤鱼化龙”、“挂壁狮子”、“明月初升”、“双鹰舞翼”、“独龙嬉滩”、“猛虎下山”、“龟蛇互玩”、“黄龙背印”。这些景物名实相符,越看越像。其间主要景点还有: 天峰山,在第一遮“苍龙吐舌”隔溪的大山上,洞、石、潭,千姿百态,难于名状,当地人称之为《西游记》的自然雕塑。 亚父庙,在九遮山中部,当地人称仙皇殿,每年都举行庙会。庙内奉范增塑像。庙前有古老的“亚父桥”,桥下有天然“石船”,停在溪畔。由亚父庙右侧曲折盘岭而上,直抵半山“望楚洞”。望楚洞由上中下三个相通的小洞组成,像珠串似的。 天柱峰,四周山形奇异,有的像雄狮长啸,有的如巨龙腾空,有的似剑戟刺空。奇峰之下,阡陌纵横,流水潺潺,古道蜿蜒,秀竹扶疏,一派田园风光。 从“落水虾”盘旋而上,一路上还有“红头将军石”、“风洞”、“古桥烟瀑”(也称雪上桥)等景点。站在“落水虾”前观看,“天柱峰”上的“雄鹰”凌空欲飞。
桃源春晓
南朝宋刘义庆的《幽明录》记载了汉朝剡县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采药遇仙的故事。“桃源春晓”因此得名,成为天台山大八景之一。 桃源春晓,在天台县西北13公里上宝相村西北桃源坑中。这是一处深邃的山谷,涧水随山势曲折,两旁峭壁参差,如列绣屏,碧潭雪瀑映带其间。坑口一段宽广有野桃叫“桃花坞”,再进去泉声似佩环相扣,水流从腹地绕山而出,名为“鸣玉涧”。鸣玉涧之上的山坡隐有两个非常美丽的山洞,是刘阮遇仙故事的原型洞,名桃源洞。 桃源的双女峰也很著名。北宋郑至道在《刘阮洞记》中首次点出:“其东峰则孤危峭拔,仪状奇伟,上有双石,如绾鬟髻,遂名之曰:‘双女峰’。”“双女峰”之西的山峰称“迎阳峰”,两峰之间有巨峰崛起,名叫“合翠峰”。 欣赏这三座山峰的最佳处,就是郑至道所说的“及水穷而道尽,则有潭清澈渊澄,可鉴毛发,群山倒景,浮碧摇青……中有磐石三,不没水者数寸,可坐可饮”的“金桥潭”衅“会仙石”。阳春三月,山上野桃花与杜鹃花竞相开放。在“会仙石”上小憩,面对飞瀑仰视三峰,追溯先人的美丽传说,体味“桃源春晓”的妙处,是游客的最大乐趣。
琼台夜月
从桐柏电站向西约1公里(离县城10公里),就到西灵溪口俗称百丈坑。 古人描写从百丈坑谷底进山情景是:溪无直径,委曲雀跃而行……崖穷取石,石穷取崖,左穷取右,右穷取左,如是者五六里,瞻前顾后,应接不暇。如今己修好游步道,打通了山洞到龙潭。还有一条路,可登上琼台观景。徐霞客写道:“一峰空瞰重坑,三面俱危崖回绕,崖右之溪,从西北万山中直捣峰下,是为百丈崖,崖根涧水至琼台脚下,一泓深碧如黛,是名百丈龙潭。峰前复起一峰,卓立为柱,高与四周之崖等,即琼台也。” 琼台附近多摩崖石刻,最早是唐元和十四年的“台岩奇观”,近世有清雍正年间镌刻的“秀甲台山”和“蓬莱仙境”。 琼台峰顶上有止观碑,“止观”两字是宋史能的手笔。从琼台峰顶向西面峰坡下十多米,有“马鞍石”,还有两块岩石上镌康有为“琼台”、“双阙”手迹。往南转弯便来到“仙人座”。 “仙人座”是崖壁上自然形成的一个浅龛,一人盘坐,绰绰有余。相传琼台是王乔驾鹤飞升之所。宋代张无梦曾在此炼丹。 台前“双阙”耸立,这是古人用皇宫前的两幢楼阙来形容“琼台”前面的两座秀峰。“北阙”高而悬居,“南阙”略矮,与山崖毗连,双阙如星拱月,朝向琼台。
华顶归云
华顶,是天台山主峰,海拔1110米。身临绝顶向西南眺望,能看到八大山峰层层围裹,像八叶莲花。“华”是“花”的古字,又当天台山最高处,故称华顶。峰顶四周常有云涛翻滚,如滔天白浪,蓦地淹过头顶,一忽儿云收雾散,变成一抹轻纱,“华顶归云”因此得名。 华顶寺,殿宇轩敞雄伟,始建于五代后晋天福元年(936)。历经兴废,1993年重修后殿,并重建大雄宝殿。 华顶茶圃,历史悠久,据《天台山志》记载:“东汉末年葛玄植茶之圃已上华顶。”归云洞口几株茶树称为“茶祖”,至今依然生机勃勃。每年四五月间,云雾茶飘香之际,也是硕大的红、黄色云锦杜鹃花盛开之时,华顶峰呈现出一片“瑶池天府”的美景。 峰顶有拜经台,是观日出之所在。每年秋高气爽,凌晨登上顶峰,看到一轮红日跳出海面,宛如一个巨大的火球,光华烨烨,灿烂夺目。拜经台下数百步,有纪念唐李白的“太白读书堂”。旧志记载晋代王羲之在华顶师从白云道人苦学“永”字八法,池水也为之变黑。从拜经台东北角下岭一里左右,有一座隆起的小山,山中一个古洞,十分幽奇,历代称为“黄经洞”。因王羲之和白云先生在此书写《黄庭经》而得名。
石梁飞瀑
石梁桥右上方路旁,有宋代大书法家米芾的手书“第一奇观”,高度赞美了这举世罕见纯属天然的水石奇观。 石梁飞瀑,在中方广寺昙华亭外。寺内有倚山而筑小巧玲珑的佛殿和僧寮。殿前昙华亭,系南宋理宗时天台籍宰相贾似道初建。据说,亭子落成后,寺僧在供茶时,茶杯中出现异花倏然即逝,于是就命名为“昙华亭”。1972年毁于火,1980年重修。 昙华亭外便是名震中外的石梁飞瀑。这座天然石梁桥横跨两山,势极雄奇险峻。历代文人墨客极力描绘,有说“梁如卧虹,中凸端垂,苔藓满缀,斑似龙纹”;有说“形如卧牛”;有说“形如大鲤,屈身颠尾”;有说“似大鹅之颈,自北颈向南啄食”;也有说是“两龙接舌”。石梁全长6米,梁下有洞2.3米,桥背宽仅0.2――0.3米。桥下一挂飞瀑,落差达35米,跌入湛蓝深邃的碧潭里,飞珠四溅。四周山雾漫,如遇阳光斜照,虹霓时现时灭,五光十色,班斓多姿。 人在石梁桥下翘首仰望,只见长空“雷鸣”,水从天落,真有“沧海平翻鳌背上,银河倒泻雀桥东”之势。瀑布冲入潭中,飞波若舞,散沫似珠。平静时“丽日下碧潭,长光透疏竹”,又是另一番景象,桥下游有一座古老石拱桥,名叫“仙筏桥”。立在桥上,石梁飞瀑全景尽映眼中。 石梁桥西南端,一条幽岭隐在万绿丛中。岭下“古下方广寺”是佛教五百罗汉道场,始建于北宋末年。寺内的五百罗汉像距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形象生动,雕刻技艺高超。明代徐人文有诗:“到此迥然尘世隔,却疑身在蕊珠宫。”写出了置身古刹的真切感受。
双涧回澜
寺山门挂着一副楹联:“古刹著域中,创六代,盛三唐,宗风远播;名山传海外,倚五峰,临双涧,胜迹长新。”高度概括了国清寺的发展历史和在国内外的地位,以及周围的山光水色。 山门外,一座九级浮屠矗立在花丛松林之中,级间衔接处, 用黄砖砌成双线图案,六面六角,荷形塔窗。全身褐黄色,十分伟岸、挺拔。它始建于隋开皇十 八年(598),与国清寺一样古老。 隋塔下有一排七佛塔,迎面 鹄立。七佛塔后的山坡上竖着一座“唐一行禅师塔”,是为了纪念唐代天文学家一行僧到国清寺拜师学算编制《大衍历》而立。 山门外溪流上,有一条乱石嵌曲而成的古拱桥,桥洞呈椭圆状,名叫“丰干桥”。桥下是“双涧回澜”胜景。每逢夏秋大雨,桥下溪水满盈。东涧水色黄浊而湍急,西涧水色清澈而平缓,两涧之水在桥下汇合冲激,漩涡迭现,形成回澜之势,十分壮观。当年一行僧来时,见此奇观,留下了“一行到此水西流”的佳话。 按照智者大师图样建造的国清寺,为天下丛林“四绝”之一。整个建筑形成五条轴线:正中轴线为山门、弥勒殿(门神殿)、钟鼓楼、雨花殿(四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西一轴线为安养堂、三圣殿、妙法堂(楼上为藏经阁);西二轴线为伽蓝殿、罗汉堂、文物室(楼上为玉佛阁);东一轴线为聚贤堂(僧众餐厅)、方丈楼、迎塔楼;东二轴线为知客堂、大彻堂和修竹轩。 全寺建筑占地2万8千多平方米,屋舍600多间,由大小不同、风格迥异的殿、堂、寮、房组成,并由曲廊回环的通道将这些建筑群贯串起来。廊檐形式集中国古代建筑之大成,有挑檐廊、连檐廊、重檐廊、双层柱廊、双檐双层廊、单层柱廊等,廊檐互应;禅门重重,忽高忽低,忽明忽暗,忽宽忽窄,忽直忽曲,富有中国古典园林特色。
赤城栖霞
赤城山距县城2公里,又名烧山,因为形如雉堞,岩色赤赭,每当早晨红日高照,满山紫气氤氲,霞光笼罩,故名“赤城栖霞”,是天台山大八景之一。 赤城山高338.8米,在近郊四面青山中独树一帜,历来被看作天台山的南门和标志。山的东南面向阳和煦,分布着18个岩洞,其中玉京、紫云、餐霞、华阳、瑞霞诸洞天,自唐宋以来就有建筑。
紫云洞,位于赤城山近腰部,俗称下岩。洞口深广约30米,高10余米,顶镌“赤城霞”楷书,为明代万历年间题刻。洞内依岩构筑楼屋数间,可盘梯而上。上层已筑新楼,可凭窗远眺。底层系佛殿,洞前竖“建文帝度岁处”碑。洞檐岩唇时有水滴下坠阶前,称“净尘水”。紫云洞右上方有一小洞,构筑玲珑,原是敦煌高僧昙猷坐禅的地方。齐僧慧明于建元间塑卧佛于此,称“卧佛岩”。佛像长3.1米,木雕金装。旁有小室,称“立雪处”,下临池塘,环境优美。 从紫云洞上行,曲径盘旋,旧称“十八盘”,登上半山,即为中岩诸洞。古时有香云洞和瑞霞洞,两洞毗连,香云洞供观音,瑞霞洞供济公。现已扩建成济公院,主院由八盖阁、葫芦斋、袈裟门、只履门组成,是济公的僧衣、僧帽、袈裟、僧鞋之象征,饶有情趣。院东白云洞,现已建成济公东院,曲廊小轩,自成一体。 济公院之上为悟空洞,俗称中洞。唐代天台宗高僧湛然在此讲演天台宗教义,壁上镌有“释签”二字。1992年改建成悟月楼,是一处楼轩临崖如悬、幽门小院的精舍。 玉京洞,俗名上岩。《仙史》载:汉茅司命所掌。三国时期吴赤乌二年葛玄及晋代葛洪、魏夫人都曾经在这里修道炼丹,号称道教“天下第六洞天”,岩上镌“玉京”二大字。这里画楼倚立,花木绕舍,环境十分清幽。 玉京洞左上文昌阁,原塑有魁星像,壁上镌有“丹栖如霞”四字。玉京洞东北角有“刀斫岩”和“金钱池”,池内昔有断尾螺蛳、烙焦鱼。 由玉京洞登左岭而上,有餐霞洞。清光绪年间城内齐修兰在此居住。洞前有她丈夫的墓冢。修兰与其夫情深义厚,夫死誓不再嫁,在墓旁掘洞守节数十年。民国四年(1915),大总统黎元洪为此题写“秋霜比洁”匾额。 山顶有塔,南朝梁大同四年(538)岳阳王为其妃子所建,故名“梁妃塔”。站在塔下,眺望四周,天台城及郊野风光尽收眼底。
方广寺
方广寺位于石梁镇石桥山,相传为五百应真栖止处。宋建中靖国元年(1101),始建石桥寺,宋绍熙四年(1193)重建,中有应真阁及妙音、响空、瞻风、伫真、许耒、先照诸亭。方广寺在谷中分上、中、下3寺。
上方广寺,金溪枕流,丛徨古木缭绕四周。内有藏经阁,贮雍正敕赐经文72函,分装18橱。题墨有阮元、钱大昕、朱伦瀚、孙衣言、陆润痒、俞樾等真迹,甚可贵。后因两次失火,殿宇荡然无存。
中方广寺,即昙华亭所在,据石梁之右,最宜啜茗观瀑。昙华亭为贾似道祀其父制置使贾涉而建,后又塑已像,传佛茶杯底突现昙花而得名。清康熙年间,台州知府张联元,恶贾似道之为人,捣毁贾像。现存大雄宝殿气宇轩昂,风格异于天台诸寺,为亦亭亦寺之式建筑。
下方广寺,居石梁之下,东晋昙猷曾在此结庐修道。竹树秀蔚,风景清幽,瀑声山色中,仰观石梁,如在天上。内有五百罗汉,设堂供养,。国务院列下方广为汉族地区佛教重点寺院。
方广寺附近,摩崖石刻达30多处,如宋丁大荣所书“盖竹洞天”、明甘雨所书“飞梁悬瀑”、清康有为所书“石梁飞瀑”,均甚可贵。
自助旅游指南: 从杭州、宁波走杭甬、上(虞)三(门)高速公路到天台山仅需2个小时,每天有多班豪华空调高速巴士往返。从上海到天台也仅5个小时,民立路233号每天8:00有高速巴士前往,票价110元。此外,天台山还与绍兴(1.5小时)、台州(2小时)、温州(4小时)等地流水发车。
去天台山各大景区均有大小公共汽车通达,不走回头路。天台山进山门票10元,景区内步行游览。
电话: 0576-3958610
地址: 天台县始丰新城汇泉西街1号
网址: http://www.ttstour.com/
电子邮箱: lyj@zjtt.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