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泡性角膜病变

现在位置:首页>>疾病百科>>大泡性角膜病变

把在角膜上皮层形成水泡的状态称为大泡性角膜病变(bllous keratopathy)。以往称为大泡性角膜炎。实际上它并不是一种炎症,而是变性,是堪质层特别是内皮层的异常,而致水分贮存在上皮层的结果。

【诊断】

1.发生于青光眼虹膜睫状体炎、内眼手术、化学伤后失明的眼球上。

2.有异物感、刺痛等症状,持久不退。

3.角膜上皮失去光泽,有大小不等的透明水泡,破裂后可复发。

【治疗措施】

大泡性角膜病变的治疗一直是个棘手的问题。主要的方法有:

1.药物治疗 局部点50%高渗葡萄糖,90%甘油或5%生理盐水以减轻角膜水肿,延缓大泡发生破裂。

2.亲水性角膜接触镜 配戴后可吸收角膜水分,使大泡减少甚至消失。此外还可隔绝眼睑与角膜大泡的磨擦,并消除由于大泡破裂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

3.手术治疗 ①烧灼前弹性层。②Gundersen结膜薄瓣遮盖术。③角膜板层移植术或角膜层间嵌置晶体囊膜术。④角膜层间灼烙术(邱孝芝等,1991):该手术通过在角膜层间形成一薄层的纤维结缔组织,达到阻挡水分向前渗漏的目的。⑤穿透角膜移植是目前治疗该病变的首选方法。此法能将角膜病变大部切除,代之以包括内皮细胞的正常组织。

【病因学】

1.有晶体大泡性角膜病变 如青光眼绝对期,色素膜炎晚期,Fuchs角膜营养不良,穿透角膜移植术后并发虹膜前粘连等。

2.无晶体大泡性角膜病变(aphalric bullous keratopathy,ABK) 白内障术后玻璃接触角膜,术中机械性损伤,化学性损伤(生理盐水,BSS)等。

3.人工日化性大泡性角膜病变(pseudophakic bullous keratopathy,PBK) 早期因素主要是手术本身造成的角膜内皮损伤,术后继发青光眼,人工晶体对内皮细胞直接的机械损伤。后期因素主要是人日化接触虹膜引起的慢性低度虹膜炎(共发生率在前房型和虹膜固定型为1%~10%,而后房型为小于1%)及年龄增长所造成的角膜内皮损伤。

【临床表现】

角膜上皮水肿,失去光泽,其中有一个或数个大泡隆起(大都达数毫米),泡内充满略显混浊的液体,由于瞬目时与眼睑相互磨擦,大泡可发生破裂。此时,因角膜神经暴露,故患者出现疼痛、羞明、流泪等严重刺激症状。破裂的大泡形成上皮缺损或卷丝,大泡可反复出现,反复破裂,最终以血管长入形成变性血管翳而告终。


英文名称: bullous keratopathy曾用名大泡性角膜炎(bullous keratitis)。
患病部位: 眼部疾病*
一级分类: 眼科学*
二级分类: 角膜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