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沙面旅游区

现在位置:首页>>旅游景点>>广州沙面旅游区


省份: 广东省
城市: 广州市
县区: 荔湾区
广州沙面旅游区地图:

点击地图区域不放拖动可移动地图, 使用左上角控制器可缩放地图.(地图位置标点偶有误差,仅供参考)

正在努力装载广州沙面旅游区地图...


简介:
 沙面可能是中国最富有欧陆风情的地方,位于荔湾区珠江白鹅潭北岸,是一个椭圆形的小岛,面积为0.3平方千米的弹丸之地。最近由于其岛上西方古典主义建筑群颇具特色,而被评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称之为"羊城第九景"。
  沙面原为珠江冲积而成的一个沙洲,早期称为中流沙、拾翠洲。此地自宋至清代均为广州对外通商要津。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同意把沙面"租"给英、法帝国主义,该地沦为英法租界,改为现名。1859-1862年挖掘沙面涌时,将沙面与珠江北岸隔开,只在东面架设一座石桥与北岸相通。现在沙面有沙面北街、沙面大街和沙面南街3条东西走向和沙面一至五街5条南北走向的共8条主要街道和马路。而在东、北、西三面则分别有东桥、西桥、新西桥等与六二三路相通。岛上绿树成阴,环境幽雅,有胜利宾馆、沙面宾馆、白天鹅宾馆、广州国际海员俱乐部、波兰驻广州领事馆、朝鲜输出入商业、中波轮船股份公司广州办事处、沙面网球场、沙面游泳场等建筑和外事单位及体育娱乐设施。
  沙面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重要意义,所以沙面最值得关注的是其控制规划区,也即属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范畴的,包括有近代沙面建造的外国租界建筑群在内的范围。这片地方,1859年划为外国租界后,陆续便设有英、法、美、德、日、意、荷、葡等领事馆及银行、洋行。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由国民党政府接管。旧建筑中不少为西洋的古典格局。1959年周总理视察沙面时便指示要妥善安排、保护旧貌,作为半殖民地的历史见证,并可开放为旅游区供游人参观。  
景点:

广州沙面

    
广州沙面
广州沙面
 
广州沙面
广州沙面
 
广州沙面
广州沙面
 

广州沙面(图)

    

广州沙面(图)


广州沙面(图)

广州沙面介绍

    

今天的沙面,四面环水,一幢幢西方古典建筑,散布在绿荫花丛之中,环境十分幽美,但它是经过了一段历史变迁而成的。 100多年前,沙面是与沙基相连的沙洲,叫拾翠州。在广州十三行“一口通商”时期是行商人仓库区。1856年10月,英法联军向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广州民众出于对侵略者的愤恨,烧毁了十三行外国商馆。1857年10月,英法联军攻占了广州,于是成立了一个由两名英国人、一名法国人组成的“三人委员会”,控制广东衙门所有的日常工作,同时逼迫广东衙门辟沙面为租界。无力抵抗的清政府只好令两广总督劳崇光与英国领事柏克签订了《沙面租约的协定》,从那时起,沙面便沦为英法两国的租界。1861年,英法殖民主义者“租借”了沙面,挖沟使它与沙基分开,在四周筑砌花岗石,将沙面西边4/5的地划为英租界,东面1/5为法租界,不许中国船只靠近沙面的河涌停泊。1865年英领事馆迁入沙面,并出卖了部分租界地给外国人。法租界也于1889年拍卖了部分土地。

英法虽各霸一方,但沙面经营之初即有统一完整的规划,设有完整的道路系统和绿化区,在南端设置公园等公共活动场所。

初期的沙面建有警察局、英领事馆、礼拜堂等,现已不复存在。现存沙面的建筑都是19世纪以后建设的,有领事馆、教堂、学校、银行、洋行、俱乐部、旅馆、小住宅等等。建筑形式有新巴洛克式,新古典式以及所谓殖民式,但已不再使用砖瓦和木材,而是用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 解放后,沙面回到人民的手中。1959年周恩来总理视察沙面时,指示要保护沙面的原貌和环境。国家曾拨款1000万测绘和规划保护,拟建立历史文化保护区。1996年底,国务院将沙面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区。

如今,只要你一跨过Liuersan Luon,就会发现生活节奏与其他地方完全不同。这里实行交通管制,广州沙面介绍因此空气污染与拥挤的问题好了许多,咖啡馆,饭店与酒吧逐渐占据了人行道。150多株树龄达百年以上的古树种满大道两旁。那苍翠欲滴的古树、飘着曳地长须的老榕,弥散着幽香阵阵的巨樟,坐落在浓荫掩映中的许许多多的风格迥异、气派豪奢的欧陆建筑……仿佛隔世的逍遥乐土与浪漫林园,让人体味到一种时过境迁的恬静闲适,还有矜贵的华美与洋画的风情。仿佛一帧木刻画样的精炼提纯的黑白照片-沙面绿洲尘封了它风雨侵蚀的伤痛,收藏起深刻悲楚的记忆,在心底凝固逝去的时光,只给它的子民留下回味无尽的天然美韵与千滋百味的心情空间。


地址: 荔湾区珠江白鹅潭北岸
网址: http://www.iweeeb.com/w/%E5%B9%BF%E5%B7%9E%E6%B2%99%E9%9D%A2%E6%97%85%E6%B8%B8%E5%8C%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