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首页>>旅游景点>>成都洛带古镇
省份:
四川省
城市:
成都市
景区级别:
AAAA
简介:
洛带古镇位于
龙泉镇北10公里,坐落在
龙泉山脉中段的二
峨山麓。建于三国蜀汉时期,传说因蜀汉后主刘禅的玉带落入镇旁的八角井中而得名,镇上居民中客家人有2万多人,占全镇人数的9成;
故有
中国西部客家第一镇之称。他们常用一种叫客家话的方言,这种方言里保存着一些古汉语的音韵,洛带人称其所讲客家方言为"土
广东话",与客家方言标准音广东
梅县话一致,比如穿衣,他们的话为"着衫"、下雨为"落水"等
。
洛带古镇保存着较完整的客家文化,古镇及周围的乡民多为广东移民的后裔,走入其间能感受到浓郁的客家传统。洛带古镇上有着诸多建筑精美的古建筑群落,有名的是广东会馆、
江西会馆等.
犆髑逡岳矗这里成为外省移民的主要入籍地,特别是清初"湖广填
四川",相继迁入的即有广东、
湖北、江西、
陕西和
山西等省的移民。由此使得这里南北移民杂处,南腔北调共存。
犗执嬗诼宕镇
上街的"广东会馆"(原名"
南华宫"),乃是四川客家建筑中的杰作和"四川客家第一镇"
的首要标志。该会馆始建于清乾隆十年(1746年),总占地面积为3044.75平方米。它是目前四川境内保存最好和面积最大的一处客家会馆。1981年
4月公布为
成都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主体建筑由前、中、后三殿构成。其中,后殿为二楼一底的重檐歇山式木构建筑,顶覆盖以黄色的琉璃筒瓦,两侧有高拱曲起的风火墙,给人以气势恢弘,凌风欲飞和古朴庄严之感。除此,馆内还保留有楹联九幅。这些楹联,既有对前人艰难创业的缅怀,同时又有对故乡山水的悠悠思恋。
景点类型:
古镇*,
AAAA*
出行方式:
参团*,
自助*,
自驾*
适合人群:
家庭*,
个人*,
情侣*
游玩项目:
摄影*,
文化游*,
观赏*
景点:
巫氏大夫第
|
|
洛带客家民居分为祖屋和普通民居两大类,巫氏天大夫第是巫氏家族的祖屋,是洛带镇建筑最早而又保存最完好的客家民居的典型代表。大夫第始建者为巫氏入川后第二代传人巫作江,建筑年代大至在乾隆末至嘉庆初,因巫作江曾被清廷诰赠为“奉直大夫”,故名“大夫第”。平面布局为复四合院式,以大门为中轴线对称排列,譬鳞山式顶,木结构穿尊房,上盖 小青瓦,主体建筑由大门、过厅、院坝、前中后三堂、东西花厅、厢房及通街厅道和一个附属小四合院组成。大门外为竹林区、树林和菜地。整个平面四横二纵,天井复天井,小天井连着大天井,大院落连着小院落,民居特色甚浓。在前堂后天井的东西花厅,为卷棚式建筑,花厅作南并向的庑廊形,做工考究的各式花格木窗雕琢的花鸟虫鱼形态逼真,是民居中的珍品。
大夫第是客家移民在 四川生产、生活的一部活字典,在今天的 成都地区已不多见。
|
玉带湖
|
|
玉带湖,储水量达120万立方米,常年被花与果环绕,环境幽静,空气清新。
|
客家公园
四川客家博物馆
湖广会馆
|
|
为湖广籍移民于清乾隆8年(1743年)捐资修建,因供奉大禹,又称“禹王宫”。会馆座北朝南,依中轴线对称布局,由牌坊、戏台、耳楼、中后殿和左右厢房构成,全贴金装饰,建筑面积2480平方米。现该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湖广会馆较完整地反映了湖广移民的艰苦创业和社会生活,为 成都市旅游区内保存完好的湖广移民会馆的典型建筑。馆内天井虽无下水道,但无论下多大雨,即使街上已洪水漫涨,该处的水都不会淌水漫延,为该馆的一大奇迹,传为大禹保佑之故。现该馆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
|
|
位于洛带镇老街中街,座北向南,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由江西籍客家人于清乾隆18年(1753年)捐资兴建,供奉赣南乡贤神祗“许真君",又名“ 万寿宫”。主体建筑由大戏台、民居府、牌坊、前中后三殿及一个小戏台构成,复四合院式。江西会馆在整体布局和建筑美学方面都颇有价值,特别是它在中后殿之间的天井里还伸出一个小戏台,构思独特,环境空间布局十分完美,为四川客家会馆中所未曾见。现该馆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四川客家研究中心、四川客家海外联谊会、 四川省摄影家协会在洛带的基地就挂牌于该馆内。
|
|
|
清乾隆11年(1746年)由广东籍客家人捐资兴建,供奉佛教禅宗的创始者六祖慧能(被誉为“ 南华道人”),名曰“南华宫”。会馆座北向南,主体建筑由戏台、乐楼、耳楼及前中后殿组成,呈中轴线对称排列,复四合院结构,总建筑面积3310平方米。广东会馆大殿石柱上有楹联多副,其中“云水苍茫,异地久栖巴子国;乡关迢递,归舟欲上粤王台”最能反映出客家移民拓荒异乡、艰苦创业和思念故土之情。而现代客家画家( 龙泉西河镇人,国家一级画师)邱笑秋为广东会馆创作并悬挂于中堂的一副对联“叭叶子烟品西蜀土味,摆客家话温中原古音”,更是以一个细节,传神地刻画出了客家人扎根四川后既溶于巴蜀文化,又以“宁卖祖宗田,不丢客家言”的祖训顽强传承自身国文化的精神特质。广东会馆是目前全国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宏大的会馆之一,其风火墙建筑风格在四川绝无仅有。由于其气势巍峨,已成为洛带古镇的标志性建筑。现该馆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
川北会馆
|
|
始建年代不详,重建于清同治年间,原位于成都市卧龙桥街,2000年5月,由人民日报社出资180万,迁建至 龙泉驿区洛带镇,工程占地5亩。作为洛带“四大会馆”之一的川北会馆,着重反映了川北移民在成都遗留的历史文化,其建筑风格独特精巧,丰富了洛带的会馆文化。在其中举办的川戏表演、客家姓氏展览等吸引了来自海内外嘉宾。
现该馆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
网址:
http://www.luodai.gov.cn/
电子邮箱:
luodai@luodai.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