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木兰山

现在位置:首页>>旅游景点>>武汉木兰山


省份: 湖北省
城市: 武汉市
县区: 黄陂区
简介:
木兰山道教丛林位于武汉市区东北郊58公里的黄陂县境内,山热峭拔,奇石嶙刚,松柏叠翠,寺庙林立,是历代佛教、道教荟萃之胜地。整个风景区分为古寨区、石景区、花苑区、山庄区四区。 木兰山庙宇,始于隋,兴于唐,盛于明,先后曾出现过七宫八观三十六殿、古佛千余尊的壮观场景。木兰山宗教建筑的特点是:一是“佛中有道,道中有佛”,把佛教与道教建筑融为一体;二是寺庙建筑注重结构,用石块交错嵌压而成,不用泥浆,即干砌石墙。 古寨区蜿蜒起伏于主峰祈嗣顶,海拔582米处,全长5华里。始建于南宋开元年(1259年),最早为烽火台,清咸丰三年(1853年)为防太平军加修炮楼,是一座名副其实用于军事防御性古寨。其后,随着宗教活动盛行,寺庙逐年兴建,形成不少有神奇色彩的景点建筑。古寨区内有一天门、南天门、木兰坊、二天门、三天门、金顶坊、玉皇坊、玉皇洞、灵霄街、狮鼻洞等主要景点。 石景区 此山奇石颇多,形态各异,加上民间古老的传说,身在其中颇有形神兼备的韵味。整个石景区,通过步行1090个石阶与各个石态各异的景观相串连,令游人一面登石梯,一面观赏铠甲面、人面石、凤冠石、金蟾石、棋盘石、穿箭石、大佛石、白云洞、太子洞等景点。 花苑区 有古好汉坡、水晶宫、九碑石、打儿窝、三眼井、下马石等景点。 山庄区 有滴水崖、龙头石、蟠龙竹与卧虎石、双龙亭、剑壁石等景点,有近20处避暑山庄
景点类型: 山岭*
出行方式: 参团*,自助*,自驾*
适合人群: 家庭*,个人*,情侣*,朋友*,小孩*,老人*
游玩项目: 徒步*,登山*,摄影*,文化游*,观赏*
景点:

北顾亭

    

北顾亭

位于石景园中的北顾亭,是一座与少年木兰息息相关的地方。相传少年木兰在木兰山拜师后,经常在此习文练武,很少回到山下父母身边,思念双亲时,就站在这里眺望山北她的家乡双龙镇,以聊思亲之情。

古寨墙

    

古寨墙


全长2500米,为防御性古寨墙,据山志记载,始建于南宋开庆元年(公元1259年),清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为防太平军曾重修一次,1937年为防御日军侵扰再次重修,有东、西、南、北四个寨门,还有一个峰火台,现作为佛道两教的分界线,寨墙以上为道教区、以下为佛教区。这些寨墙都是干垒而成,就是不用沙浆、石灰、大小石块嵌压层叠而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木庐干砌“,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龙尾石

    

龙尾石

位于玉皇阁下,岩性为长英质片岩,悬空越起,形似龙尾,地势险要,有观赏性。这是片岩沿着片理面和垂直节理面风化剥离垮塌后的地质构造遗迹。 

兰山蓝闪石石英脉

    

木兰山蓝闪石石英脉

见于去祈嗣顶公路旁的岩石露头,岩性为变基性火山岩(绿片岩),岩石中变质分异石英脉发育,共有两期,前期石英脉走向与片理褶皱一致,后期石英脉充填于垂直片理的裂隙中,并错断前期石英脉。个别后期石英脉有蓝闪石矿物垂直脉壁生长,其成因可能与流体压力有关,形成时代晚于蓝片岩,这表明蓝闪石类矿物存在不同世代。蓝闪石石英脉是稀少的重要地质遗迹。

穿箭崖

    

穿箭崖


位于木兰山西坡,又名一线天,为构造作用形成的岩石裂缝,北面岩壁为浅粒岩,岩石中见有早晚两期石英脉并合成的一支箭,形象逼真,精妙绝伦,是难得一见的地质遗迹。

棋盘石

    

棋盘石


位于木兰山山脊,是一处已因构成作用而松动的巨大变基火山岩(绿片岩)岩块,其上有一条宽约0.8米的拉张裂缝。此岩块的地质年代为距今7.5——8亿年的新元古代,地层名称为随县群,但棋盘石的变质岩形成于2——2.3亿年前的印支期,而张裂的形成,则是与新构造活动有关。

风洞正断层

    

风洞正断层


风洞为木兰山最大的崩塌洞穴,是风洞正断层的活动产物,有上下两个洞口,洞内弯道多,垂深50多米仍不见底,深部有挂顶的蝙蝠群。洞口石壁发育网状石英脉

天然生态宝库

    

天然生态宝库

 木兰山地处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这里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植被茂盛,四季分明,山上平均气温比山下低4-5度,形成难得的“凉岛”效应。木兰山山势挺拔、风景秀丽,她由两条南北走向的山脉组成,沟壑纵横,气象万千。雨水季节,飞瀑流泉,山鸣谷应;春秋两季,行云走雾,浩渺无垠,一派神仙境界;隆冬时节,雾淞漫野,万树挂玉,晶莹剔透,可以说,木兰山一年四季都有好风景。明代诗人屠达在《登木兰山记》中对这座千古名山给予高度赞誉:木兰山为西陵最胜,盖三楚之极观。2003年被省人民下床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小区。
    充足的阳光,充沛的雨量孕育了木兰山的天然美景。木兰山森林资源丰富,种类繁多,三万亩森林郁郁葱葱,覆盖率达95%,以松林、杉林为主,间以山茶、汕茶和竹林。林区内溪流潺潺,山泉叮咚,岩陡林深,林木遮天蔽日,是喜好外出、森林越野者的最佳选择。
 木兰山特有的“三宝”中,就有“两宝”来自大自然,一是3000亩楠竹浩如竹海,另一个就是木兰树。传说中的木兰树是由少年木兰习武练箭时的箭杆所变,其实它是一棵山茶花。据湖北省林科院考证:木兰花属茶花科,叶如桂,花似莲,每月三至四月开出深红色茶花三万余朵,花期长达40多天,这棵花树树龄长达480余年,树高30米,其中因历史原因部分树干埋入地下,树冠达50余平方米,长江以北仅此一棵。
 当地老百姓出于对木兰将军的崇敬之情,将该树称为“木兰树”。更令人啧啧称奇的是,“文革”十年间,此树一朵花也没有开过,而到了改革开放后,则花开一年盛过一年。
 整个木兰山景区中,还有很多树龄在百年以上的大树,“哼哼树”、姑嫂树……这些古树名木,不仅代表的是景区中植物群落的多样性,而且见证了木兰山二十余年的改革发展,正是木兰山丰富多样的植物,又给各类野生动物提供了生存繁衍的天地。经常出没于森林、流连于游人眼前的野兔、野鸡等,也为众多的探险游客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场地。
 玉屏山,山势俊秀挺拔,与木兰山呈开户行状,两山夹一川,构成了十里画廊——木兰川,玉屏山山高林密,属于待开发的处女地;烟沟,因终年云雾缭绕而得名,人行其中,仿佛在仙境中一样,美奂美仑,这些,都是开展户外运动,森林越野的绝佳的去处。
 山水是形,文化是神。有着“武汉后花园”之称的黄陂木兰生态旅游区已将这种形与神发挥到了极致,特别处于生态旅游区龙头地位的木兰山,正是神形兼备,其巍巍山石是她的风骨,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她的精髓。传奇的故事造就了神奇的木兰山,木兰山,正敞开怀抱,广迎天下客,她象一位巨人,在改革发展的大潮中,引领潮流,昂首阔步 。

红色革命摇篮

    

红色革命摇篮

 木兰山也是一片闻名遐迩的红色热土。这片热土,曾经流传着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这片热土,如今铸就了荆楚大地的红色篇章。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因为木兰将军的传说而凸显神秘;更因为它蕴藏着中国革命的点点星火,而写就了独树一帜的红色文化。
 木兰山的红色文化,就在这山水之间、沟壑之中、石崖之上。如今,到木兰山朝天揽胜的游人,徜徉于自然环境的同时,还能看到许多当年留存下来的战斗遗存。
 1927年底,黄麻起义失败后,吴光浩率领从黄安突围出来的72名战士来到了木兰山上,继续进行土地革命。他们之所以选择木兰山,是因为这里山高林密,易于防守,加之木兰山上庙宇林立,香火旺盛,极其利于部队的隐蔽和转移。
 1928年1月1日,吴光浩率领起义军胜利到达木兰山的第三天,便在雷祖殿的地下室里召开了秘密会议。会上传达了中共湖北省委的指示,将鄂东军改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七军,吴光浩任军长。从此,第七军积极发动群众,宣传革命思想,在木兰山一带广泛而深入地开展游击战争。
 “红军洞”就隐于木兰山北面的悬崖峭壁之上,远远望去,洞口前面堆放着几块巨大的岩石,苍松翠柏又将岩石掩藏了起来,让人无法相信这里还隐藏着一个深不见底的山洞。当年,吴光浩、戴克敏、陈再道等人就常常隐蔽于此,开展游击战争。洞内迂回曲折,不远处,还塑有起义军官兵的彩色塑像,栩栩如生,十几个人围坐在一起,神情严肃。静谧的风洞里山泉嘀嗒,还栖息着许多蝙蝠,传说它们已经修行了千年,很通人性。
 除风洞之外,木兰山上还有一处重要的宗教建筑,也同样涂抹着浓重的革命色彩,这就是玉皇阁。玉皇阁初建于唐代贞观年间,重修于明代,是山上保存最完好的木兰干砌建筑。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玉皇阁顶上时常云雾笼罩,正是革命活动运筹帷幄的最佳之处。
就在革命军七军创建后不久,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当时,在老百姓中广为流传着“地主土豪,快乐逍遥,红军一到,狗命难逃”的歌谣,至今木兰山周边还流传着许多耳熟能详的革命故事。
 1928年元月23日,吴光浩率领七军的25名战士在长堰的罗家岗,打响了黄陂土地革命的第一枪,结果了横霸一方的封建地主罗胜元、罗安元,拿下了他们开设的当铺和油坊。
 位于木兰山东南罗家岗,石板小巷纵横交错,连接着几十栋大大小小的院落,村里四周大树华盖如蓬,依稀可见当年的盛景。在古皂角树掩映下的的罗家宅院,已有近两百年历史了。推开厚重的铁皮大门,一座四重式的宅院呈现在我们面前,两旁石墙错落有致,布局分明。进入老宅,整个厅堂就像是一件雕绘满眼的艺术品。一束阳光穿射到古老的天井,廊柱、栏杆上雕满了各式各样象征吉祥的瑞兽花纹。嵌在门楼梁柱上的文戏武戏,正一出接一出地连轴上演。这些精美的木雕,默默见证着那场激烈的罗家岗之战。
 元月23日深夜,吴光浩率领25名战士,向罗家岗这座封建堡垒发起了数次进攻。但由于它采用坚石垒成,南北两个炮楼居高临下,易攻能守,当晚未能将其攻下。次日,吴光浩又率领一个小分队,在火力掩护下,爬上房檐,凿开石墙,放火烧着了油坊。顿时,“罗隆昌”里存积的四十多担油相继起火,爆炸声、嚎叫声,乱作一团。随即革命军冲进这座堡垒,发动群众开仓放粮,号召人们无偿取当。一时间,木兰山地区的革命斗争形势不断高涨。
 经历嬗变,盛衰兴亡之后的罗家宅院,背负着无尽的历史沧桑。如今,再触摸大门上这个枪眼的时候,仿佛还是能闻到当年的硝烟。
 1928年春,木兰山地区的革命斗争形势逐渐紧张起来,敌人妄图依靠优势兵力,扼杀新生的革命力量。元月26日,敌军一个团向木兰山进攻,吴光浩果断决定避开敌人优势兵力,率领部队向黄冈地区转移,留下曹学楷等人在木兰山周遍农村坚持斗争。
 三个多月的游击战争,革命军的足迹遍布黄陂、孝感、黄冈、罗田等地,极大地扩大了革命影响,壮大了革命力量。同时,也为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第七军以木兰山为中心坚持游击活动时,黄麻起义地区的革命群众再次陷入敌人的统治之下,他们日夜盼着望工农红军能重返黄麻。
 1928年4月,根据当时情况,七军领导人在木兰山下的陈秀冲举行会议,决定“重返黄麻,再组暴动”。
 7月,革命军进驻河南光山柴山堡,将七军改编成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第三十一师,吴光浩担任军长。
 1929年,吴光浩受命赴商城领导起义工作。5月初,率十余人化装起程,途经罗田县滕家堡时遭敌伏击,牺牲时,年仅23岁。在木兰山南麓的三合店,是吴光浩和第一任黄陂县委书记吴光荣烈士的陵园。每年清明,前来悼念的人络绎不绝。
 当我们跨越历史长河的时候,这段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史让人由衷地发出感慨。木兰烽火犹如黑夜里燎原的星火,指引着仁人志士积极投身到革命的洪流里,为中国的革命事业挥洒热血。而在这部撼动人心的伟大宏篇中,让我们牢牢记住这座红色的木兰山,当她的精神已经溶入到中华民族脊梁之中的时候,先烈们的光辉形象,亦如层峦云霄上的木兰山一样,巍然屹立,万古长存!


地址: 武汉市区东北郊58公里的黄陂县
网址: http://www.iweeeb.com/w/%E6%AD%A6%E6%B1%89%E6%9C%A8%E5%85%B0%E5%B1%B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