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苄西林栓
现在位置:首页>>药品百科>>氨苄西林栓
氨苄西林栓适用于治疗敏感细菌所致的胃肠道感染、尿路感染、呼吸道感染、软组织感染、脑膜炎、败血症、心内膜炎等。
【注意事项】
1.患者每次开始应用氨苄西林栓前,必须先进行青霉素皮试。
2.对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者及有哮喘、湿疹、枯草热、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史者慎用。
3.氨苄西林栓与其他青霉素类药物之间有交叉过敏性。若有过敏反应产生,则应立即停用氨苄西林栓,并采取相应措施。
4.肾功能减退者应根据血浆肌酐清除率调整剂量或给药间期。
5.对怀疑为伴梅毒损害之淋病患者,在使用氨苄西林栓前应进行暗视野检查,并至少在四个月内,每月接受血清试验一次。
6.长期或大剂量应用氨苄西林栓者,应定期检查肝、肾、造血系统功能和检测血清钾或钠。
7.对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干扰:(1)硫酸铜法尿糖试验可呈假阳性,但葡萄糖酶试验法不受影响;(2)可使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或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值升高。
【用法与用量】
直肠给药。
一次1枚,一日1次。
【禁忌症】
1.青霉素皮试阳性反应者、对氨苄西林栓及其他青霉素类药物过敏者禁用。
2.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巨细胞病毒感染、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患者禁用。
【孕妇、哺乳期妇女用药注意事项】
1、氨苄西林栓可透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故孕妇慎用。
2、氨苄西林栓可分泌入母乳中,可能使婴儿致敏并引起腹泻、皮疹、念球菌属感染等,故哺乳期妇女慎用或用药期间暂停哺乳。
【老年人用药注意事项】
老年患者应根据肾功能情况调整用药剂量或用药间期。
【不良反应】
1.多见过敏反应:斑丘疹(尤其易发生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巨细胞病毒感染、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患者)、荨麻疹及其他血清病样反应、喉水肿、药物热和嗜酸粒细胞增多等。
2.二重感染:长期或大量应用氨苄西林栓可致耐青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阴性杆菌或白念珠菌感染(舌苔呈棕色甚至黑色)。
3.少见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一过性血清氨基转移酶升高、剥脱性皮炎、过敏性休克、神经毒性和肾毒性等。
【药物相互作用】
1.丙磺舒、阿司匹林、吲哚美辛、保泰松、磺胺药可减少氨苄西林栓在肾小管的排泄,因而使氨苄西林栓的血药浓度升高,血消除半衰期(t1/2β)延长,毒性也可能增加。
2.氨苄西林栓与别嘌醇合用时,皮疹发生率显著增高,故应避免合用。
3.氨苄西林栓不宜与双硫仑等乙醛脱氢酶抑制药合用。
4.氨苄西林栓与氯霉素合用于细菌性脑膜炎时,远期后遗症的发生率较两者单用时高。
5.氨苄西林栓可刺激雌激素代谢或减少其肠肝循环,因此可降低口服避孕药的效果。
6.氯霉素、红霉素、四环素类等抗生素和磺胺药等抑菌药可干扰氨苄西林栓的杀菌活性,因此不宜与氨苄西林栓合用,尤其在治疗脑膜炎或急需杀菌药的严重感染时。
7、氨苄西林栓可加强华法林的作用。
【药理】
氨苄西林栓属青霉素类抗生素,对革兰阳性球菌和杆菌(包括厌氧菌)的抗菌作用基本与青霉素相同,对粪肠球菌的作用较青霉素强。革兰阴性细菌中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百日咳杆菌、布氏杆菌、奇异变形杆菌、沙门菌等皆对氨苄西林栓敏感。某些大肠埃希菌及某些志贺菌属也对氨苄西林栓敏感,但多数志贺菌属对氨苄西林栓耐药,其他肠杆菌科细菌、铜绿假单胞菌、脆弱拟杆菌等对氨苄西林栓耐药。氨苄西林栓对军团菌和胎儿弯曲杆菌有一定抗菌作用。
氨苄西林栓的作用机制是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使细菌迅速破裂溶解。
【药物代谢动力学】
氨苄西林栓经直肠粘膜入血后广泛分布于体内,主要脏器中均可达有效治疗浓度,胆汁中浓度高于血清浓度数倍,在痰液中浓度低。透过正常脑膜能力低,脑膜炎时透过量明显增加。氨苄西林栓可透过胎盘到达胎儿循环,在羊水中达到一定浓度。乳汁中亦含相当量的氨苄西林栓。进入体内的氨苄西林栓约80%以原形由尿排泄。氨苄西林栓的血消除半衰期(t1/2β)≤1小时。
【拼音名】: ANBIANXILIN SHUAN
【包装规格】: 按C16H19N3O4S计
【贮藏】: 遮光,密闭保存。
一级分类: 抗病原微生物药*
二级分类: 青霉素类*
主要成分: 氨苄西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