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江永女书园

现在位置:首页>>旅游景点>>永州江永女书园


省份: 湖南省
城市: 永州市
简介:
江永女书流传地上江圩处江永县北大门,距县城13公里。1995年改乡为镇。全镇辖15个行政村,44个自然村,约5000户,19000余人,其中瑶族人口7574人,40%是瑶族。S325省道由北向贯穿其中。上古时期,这里是古越辖地,战国初并为楚。百越文化和楚文化都留下了深厚的遗迹。加上都庞、萌诸两山夹峙,珠江、湘江水分流,瑶族、汉族民众交错等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社会因素,这里便形成了与湘方言和西南官话截然不同的土语,也养成了独具特色的奇风异俗
出行方式: 参团*,自助*,自驾*
适合人群: 家庭*,个人*,情侣*,朋友*,小孩*,老人*
游玩项目: 摄影*,文化游*,观赏*
景点:

奇风异俗

    

奇风异俗

婚姻:姑娘在婚前要做1—2年针织,当地俗称“女红”,为自己,也为未来的家庭新成员做许多穿戴用品。缔结婚姻一般要经过四个程序:提亲、合八字、为准、过门。“提亲”即男方请媒人到女方家求亲。即使男女青年相互私订终身,男方也要请媒妁上门提亲。而后,择吉日让媒人把男主人公的生辰八字送到女方家,女方的父母再把女儿 生辰八字与男子的相对照,看相克还是相生,叫“合八字”。如八字相合,则男主人公要备彩礼择吉日良辰,鼓乐喧哗,送到女方家,叫“为准”,也叫“下定”。而后,待第二年的冬天“过门”。“过门”要“坐歌堂”三天三晚。第一天叫“嘈屋”,也叫“愁屋”,女方家请来乐师和姑娘的歌伴7—10人,练习唱歌,并把第二天、第三天要唱的内容一一列出,主唱和伴唱有明确分工。因为女儿要出嫁了,家人和友伴都依依不舍,内心有难言的愁苦,故叫“愁屋”。第二天是“小歌堂”,要做一个通宵。女方要唱父母、兄弟、亲友的恩恩怨怨,逐个唱到。有痛切伤心处,嚎淘大哭;高兴欢心时,眉开眼笑,众人同乐。第三天是“大歌堂”,主题是唱“离娘歌”。将要出嫁的姑娘,表达对父母亲朋好友的依恋之情,家人好友也用歌对出嫁女以亲切的祝愿和教诲,包括今后怎么做人做事,如何敬奉公婆和丈夫,如何料理家务,勤俭持家,什么时候要回娘家门等等。“坐歌堂”场面十分热烈壮观,歌堂里往往挤得水泄不通。这一系列的歌唱,有些要做成“女书”文本。

  “贺三朝”:新娘出嫁后第三天,女友要接新娘回到娘家,叫“三朝回门”。女友来祝贺,都要有“女书”,按女书吟唱,叫“贺三朝”。现存“女书”作品中,装祯最讲究的都是“三朝书”。它的制作有尺寸规定。蕊页9—15页,只写其中3—6页,留下的空白给回门女续写,书里还夹着五色丝线和剪纸图案等。

  “不落夫家”:已出嫁的女子,除节日喜庆丈夫专程接以外,婚后生育以前不能在夫家住。女子要在娘家直至有了身孕才去夫家。在娘家的时间,多是写、唱“女书”和做“女红”。

  四月八“斗牛节”:未婚女子在农历四月初八日,相好的女友们要凑些米、油盐、菜肴到野外去“打平伙”,带着“女书”去吟唱,畅谈美丽人生。因这一天,男人都赶着牛牯到野外去斗牛,因此,女子习惯也把她们的活动叫“斗牛节”。

  六月六“吹凉”:这一天,已出嫁有了小孩的媳妇要回到娘家过六月,读女书,女方家里要买些时鲜菜肴,做粽粑,买纸扇,接女儿回家过六月“吹凉读扇”。这样做的人家,他们的女儿就显得“贵器”。

  “结拜姐妹”:女子见与自己情趣相投的,便可以“结拜姐妹”,年龄不受严格限制。一般结拜的是单数,如七个叫“七仙女”。一经结拜,就经常写女书作品往来,加深感情。这种结拜要超过亲威关系,还会延续行走2—3代人。

其它节日信仰:

  正月十五元宵节,女子结伴唱女歌。

  二月初一赶鸟节,女子回娘家过“朱鸟”,这样会对双方家庭都吉利。

  三月清明祭祖坟,焚烧女书到坟前,让已故前辈在阴间能知道后人对她的怀念。

  宫哲兵教授深切怀念已故女书传人高银仙,在1998年清明工就仿效当地习俗,用女书为她立了墓碑。

  七月半鬼节,出嫁女回门祭祖。

  九月庙会砍牛祭神,出嫁女回娘家过“神节”。

桐口古韵

     桐口村(江永女书文化村之一),一代才女、杰出的江永女书传人义年华的故居。村境依山傍水,座北朝南,青砖黛瓦,错落有致。以卢姓为主,盘、刘、周、贺杂处其中。现约150户,600余人。 唐代从山东曲阜迁来,已有一千二百年的历史。县内黄甲岭、迥龙圩、允山、夏层铺等乡镇卢姓均发迹于此。

  1、杰出的江永女书传人义年华:她出生在棠下村,4岁死了父母,跟爷爷、叔叔生活。叔父是秀才,婶婶会江永女书。义年华婚前心灵手巧,读书识字,读写江永女书、纺纱织布,刺绣缝衣,无所不能。18岁出嫁到桐口村。丈夫卢全,生育了二个女儿。29岁时丈夫去世,改嫁到白马村,没有生育。后嫁的丈夫又死去。1983年回桐口村跟随大女卢艳玉过晚年。她曾结拜了七姊妹,都能读、写、唱江永女书。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起,她接待了众多采访江永女书的国内外专家、学者。义年华不仅江永女书作品很多,而且江永女书文章写得漂亮,为专家、学者提供了大量的江永女书原作。她在桐口村还办过江永女书学堂,有十余位少女就读,为江永女书传承作出了很大的贡献。1990年去世,享年84岁。在义年华的影响下,桐口村的妇女们对江永女书已经有了较多的了解。

  2、卢氏古门楼:驱车至桐口村脚下,步行上坡百十步,就是古老的卢氏门楼。其整体设计独具匠心:
  门楼坪180m2,卵石铺成,古代为祭祀时乐师舞蹈之用。
  照墙是风水墙,照墙左边是盘王庙,三十年前已改成村小学。
  从门楼入大厅为三进式。屋架上鸾凤浮雕栩栩如生。过道上方为八卦形宝顶。圆顶上是八卦图,周边是彩绘。大厅是村人聚会聚餐办喜事的公房。木架上有精美的雕刻。
  从过道两侧进入村人住宅。

  3、卢氏宗祠,又名“鸣凤祠”。始建于北宋,已有上千年的历史,重修于明正德丁卯(1507)年,距今495年。嘉庆十八年(1813)又重修。宽约10米,深约16米,位于村子中间。大门上方刻书“鸣凤祠”三字,木架支撑的屋檐用曲木斗拱成“米”字形,支撑角度朝上,俨然古典厅堂。整个大厅的木雕以“凤”“雀”为主,也有龙、猴、花草等图案。据村民介绍村上出过一名探花、六名进士。至今住“卢氏门中历代先祖考妣之神位”的匾额上方,还悬挂着“德劭名儒”、“敦义世家”、“笃义世家”、“隆养目痒”四块匾额,嘉庆十八年重修的“乡进士”匾挂在天井外侧上方。大门宽2米,高2.2米,为两合木门。门两侧有大石鼓一对,上马石两个,显得威严壮观。

   4、鸣凤阁:位于桐口村南,潇水左岸,高十二米,三层,呈八角形,每角边长6米,周长48米,象征四季发财。正门上书写“鸣凤阁”三字。此阁始建于明正德丁卯年。建阁之说有两个:一说因旧时与北邻的道县桐溪尾争山林而械斗不休,建阁以供瞭望。此说不可轻信。现在,两村人民已增强了团结,怨结已经消失。二说是文昌兴学,祈盼人才辈出。
  鸣凤阁檐下有沟,流水来自桐口源,终年不涸,注入潇江。鸣凤阁与青山绿水、屋舍田园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田园山水画。

  5、古民居群落:村内有数十座民居,均在二、三百年以上。其中不少已用于作牛栏、猪舍、柴屋,然其内古文化色彩依然保存如旧。今门牌107号(卢贞全)、74号、75号(卢光进)等住房尤其典雅古朴。室内窗格窗花都有凤、盘瓠、孔雀、喜雀、葫芦等浮雕,门前两侧的石墩也是凤、盘瓠浮雕,镌刻工艺极佳。
桐口村以崇拜凤鸟为荣,村内鸣凤阁、鸣凤祠、凤鸟浮雕等崇鸟文化的浓厚意识,这是鸟图腾崇拜的完美典型。从这里分居立宅的龙洋村卢姓现在有鹅王庙,也是桐口村鸟崇拜的传承。

  千家峒古本书上记载“十二姓瑶人在罗平庙里聚会,圣会庙里打合同,把一根牛角锯成十二节……”中的“罗平庙”就是鸟崇拜。“罗平”是指“罗平鸟”,“罗平鸟”是百越民族最崇拜的鸟。“罗”就鸟,“平”是神圣。“罗”与“傩”同音,“傩”是崇拜鸟雀的“傩”人。千家峒内有鸟山、白鹅山、允山镇的井边、田家、松柏瑶族乡的松柏、锦堂等村,民国以前都是傩戏流行地,都是受百越民族“骆越”或叫“雒越”影响的结果。桐口村又有盘王庙。总之,桐口村的凤鸟崇拜、傩崇拜、盘瓠崇拜、葫芦崇拜都很典型,是江永县保留百越文化最集中、百越文化与瑶文化互相交织、相生共存的典型村庄。江永女书作品中亦有“朱鸟节”的唱词:“亲娘留女过朱鸟”、“他家亦有朱鸟节,不比在家做女时”,(张衡《思玄赋》:“缅朱鸟以承旗”,李贤注:“朱鸟,凤也”)。在桐口进行江永女书文化研究,必然意外地兼收并得百越文化和瑶文化的薰陶和享受,也更能激发您考察观光的浓厚兴趣。

古树情结

     荆田村(江永女书文化村之一),有一株绿阴如盖的大树。四人合抱不过,十竿量不到顶,枝叶覆盖足足有一亩地面。这里的人说,它的名字叫“伤心树”。

   “伤心树”,一个充满悲凉和忧伤的雅号。《林木大全》上没有它的芳名。村上的人说,这棵树有灵性。古时这里出了一位皇妃,这株树的兴衰与皇妃的不幸际遇连着一段奇妙的传说:

   约在宋元符年间,荆田出了一位进士,官至文华殿学士,名叫胡先和。他向皇帝推介了自己的姐姐胡玉秀,说好刻苦攻读诗书,才学冠世,于是皇帝恩赐给这位才女一块匾额云“御书楼”,并赐给不少诗书。道州府老爷一行棒着御赐匾额和诗书,锣鼓喧天地到达荆田村大树下落轿。这时,穷乡僻壤免不了热闹一番。老爷说:“胡玉秀相貌出众,聪明伶俐,才智过人,皇帝定然喜欢,可以入宫。本府老爷受了皇上恩典,做事一好不如再好,请玉秀姑娘随本大人回府,再差人送上朝庭,不可抗命。”村人只有遵从。有的还说,皇帝如能看中,那真是八辈子积的阴德,哪有不去之理。于是,都劝说玉秀姑娘随老爷赴京。

   玉秀姑娘自从娘肚子出来,便在村前这株大树下呀呀学语,玩耍戏戏。晚上在这里听大人讲故事,数天上的星星;白天跟妈妈在树下学刺绣,做“女红”;夏天在树下乘阴凉、避酷暑,冬天在树下捉迷藏、盼过年。玉秀一天天长大了,不仅相貌如出水鞭蓉,与姊妹们织花带做“女红”也练得一手绝技,尤其是奋发攻读经书,学得满腹经纶。久而久之,上苍为之感动,大树为之惜怜。人与大树便结下了不解之缘。

  说来也巧:自胡玉秀被道州太爷选召“入宫”以后,这棵树就像着了魔,中了邪,整天垂着叶子,一年到头,没有开过花、结过果。第二年,树上淌着汩汩的泪水。村上的人见状,百思不得其解。虔诚的村姑们纷纷到树下烧香化纸,叩头祈祷,给大树消灾攘祸,村姑们的善举似乎没有应验。到了第三年,树干开始空心,有部分枝条已经枯黄……

  又过了一些时候,一只神奇的丝毛囷犬在村旁大树下“汪汪”地叫。见村上的人出来就不停地摇头摆尾。谁见了这样亲和犬,谁都会伸出手去安抚它美丽的毛色和聪慧的双睫。这只犬看见一位姑娘出来,就迎上去衔着她的手,直晃动颈部,那姑娘便到它那毛茸茸的颈下摸了一摸,摸出一封信来。村上的人一下子围了过来,见是一张信帕,上面写了歪歪斜斜的字,没一人认识。而这只犬却突然消失了。

  其中有一位聪明的村姑,一见信帕,就认出是玉秀从宫里捎回来的。在信帕的角上,歪歪斜斜地写了一些如“女红”图案的字画。于是召集姑娘们讨论了七七四十九天。终于把信帕上的意思诠释了。村姑们一个个的心灵像被针刺痛,喉咙哽咽了,泪如泉涌,泣不成声。原来玉秀进宫后,一直受到冷遇,真是生不如死。这封信,不仅诉说了她的孤寂苦闷,还表达了她对父老兄弟姐妹的思念。因为她不敢用汉字传情达意,只好用她在家做“女红”时的图案发挥编造了一套歪歪斜斜的字符,写在一块从家里带去的手帕上,而后叫她身边的爱犬日夜兼程地送回家乡来。

  自此,村姑位以加倍怀念玉秀的心情学习和运用这种字符,编写歌词,用土话吟唱,“女红”也做得更漂亮了,这就是后来的江永女书。

  奇迹又在这棵大树上发生了:自从村姑们会用这种文字后,就经常到大树下吟唱和做“女红”。大树似乎感觉到玉秀又回到了它身边。于是树干没有苦涩的泪水,原来已经枯萎的枝条又重新萌发了嫩绿的叶……

  村姑们说,这棵树真富有灵性,而且又为玉秀伤透了心,我们就叫它“伤心树”吧!“伤心树”的名字就这样流传下来。虽然树心已空,但由于江永女书的传播,大树的生命力现在旺着呢!你看它虽然空壳残疾,却枝枝叶叶密密匝匝,盘根错节四面伸展,顽强地向大自然吸取着生命的琼浆,弥漫着一种受古代文明雕饰的苍劲、古朴美,蓬勃地向天空迸发着生机。

  于是有人建议说:“伤心树”改名为“女书树”。

御赐楼阁

     御书楼:道光《永明县志》卷之四 古迹记:“在县东四十里,荆田胡家,永州府志,宁胡先和元符年间进士,官文华殿学士,姊玉秀才学冠世。恩赐御书楼,给大夫禄。”元符为宋哲宗年号,1089—1100年,御“赐书楼”,又俗称“香妃楼”,皇匾悬挂门头,古色古香,雕龙画凤,颇有皇恩气派。数百年业,已几经翻修,当地居民众口皆碑,代代传颂。“御书楼”匾额文革时破了“四旧”。早年复修的这座小楼仍在向人们诉说她超群出众,享受皇恩的辉煌历史。

  香妃楼前是荆田村的“进财水”,筑有宽街石级水埠头,翠竹、拱桥、“伤心树”在一箭之地。绿阴环宇,潇水源源,田畴沃野,气象万千。

  与香妃楼台互为映衬的是胡姓门楼。荆田胡姓于唐末来此定居,旧时称田福坊,建有大、小门楼两座,始建元考,重修于民国十六年。

  天门楼建在村前月塘边,宽7米,深5米,檐高4米,顶高6.5米。小门楼在御书楼侧。两座罔楼造型相似,门前两柱,靠墙壁有供人闲坐的长凳。木柱支架上都有狮子、麒麟、龙凤、蝙蝠,为楠木浮雕,造型精致,栩栩如生。两座门楼与香妃楼构成了一组古韵协调的传统建筑。是游览观光的理想之处。

  这里还有古舍民居:门牌3-4号,主人胡六桂,建有200余年。进大门是天井,天井与客厅隔有木板花窗。花窗右边“龙凤戏珠”,左边“双凤朝阳”十分精致。“珠”上有八卦纹,“阳”上有三尖火焰,形象生动,刀法简洁明快,极富古越图腾文化特色。

   村内最古老的一座住宅是胡其新(76岁)的,据说已有400来年的历史。可供考察古建筑之用。

文化瑰宝

     在江永县上江圩一带流传的江永女书是古老的文化现象,由于“人死书焚”的传统习俗,给江永女书文字的起源留下了不解之谜。江永女书文字娟细秀丽,字型稀长菱形,象汉字的“多”字。书写自上而下,从右向左排列。笔画只有点、竖、斜、弧四种,约2000个字符。作品多写毛边纸上、折扇上或手帕上,也有织在花带上、绣在衣、被、手帕上的。江永女书记载的范围很广泛,涉及到婚姻家庭、生产劳动、社会交往、女红工艺、文化娱乐、风俗习惯、宗教信仰、道德情操等多方面,不仅反映了妇女日常生活的喜怒哀乐,有的还笔锋犀利,针砭时弊。江永女书的作品几乎全是诗歌体,多为七言诗,少数五言诗,有其特殊的韵调格律、修辞方式及比兴手法。

  1982年江永女书进入世界视野以来,它的神秘奇特已吸引了海内外诸多领域专家、学者的关注。有关江永女书的起源、传承、与汉字甲骨文的关系,与瑶族的关系及其所蕴涵的文化现象等课题,众说纷纭,尚无定论。另外,独特的江永风俗究竟对江永女书的形成有多大的影响?也是专家们探讨的热门话题。江永女书流传地的上江圩一带,古代是民族交融之地,与越风、楚习、巴俗和舜文化有着怎样的联系?特殊的汉语土话中古越的“痕迹”有多深?在这种特殊环境中形成的语言和风俗习惯与神秘江永女书文化的结缘,它就象磁石一样吸引着人类学、妇女学、历史学民族学社会学、语言学、文字学、民俗学、民间文学、考古学的专家、学者们。自1991年在江永召开了“国际女书学术研讨会”以后,江永女书文化的研究出现了新的热潮,已出版了相关论著近20种,论文150余篇。然而,这仅仅是起步。专家们说,它的研究价值目前还无法估量。而且,江永女书本身的功能、文学性和艺术性也蕴藏着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它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展示了一种极为纯洁的女性文化,这在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

  上都是从未有过的。因此,江永女书这一文化珠宝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

  2002年4月,已被国家档案局列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并且立了专项向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申报。

女书绿岛

    

女书绿岛

  普美(江永女书文化村之一),一个美丽的水上绿洲,不足一平方公里,呈倒葫芦形,镶嵌在潇水下游。说来也怪,上游是“易涨易消”的水,故名潇水(消水)。到普美村,水势陡然平静下来,河水青蓝,水平如镜,清澈见底,探则有数米之深。到此地潇水分成两支,把普美村团团围定,而后,到一处山脚两水又汇合,水面平静而宽阔,好像普美洲子这个倒葫芦把地下一股硕大的水源从葫芦口倒出,水便突然大了许多一样。再往下行数百米便是道县地界了因而,这里又叫浦尾,意即潇浦之尾。

   说来也巧,这个绿洲呈倒葫芦形,而绿洲上的村民也姓胡。胡姓是古老的姓氏,同何姓一样是四千年前随舜帝南巡到达苍梧的。战国末期归附于楚,曾出过美人胡姬,嫁给楚共王为妾。后来胡姓的一支融入了瑶族,成为千家峒十二姓之一。长期以来,这里农渔并重,农作、水产丰盛,汉文化闭塞,因此女人读唱江永女书曾是一种时尚。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出了一位穷苦男青年胡天善,当了永明县人民委员会第一届第六任县长(1954年),后任县级领导长达四十余年直到退休。

  现在普美自然村有40来户,200来人,是自然形成的江永女书文化村。是杰出的江永女书传人高银仙、唐宝珍的故居。高银仙去逝时已是89岁高龄。与她同期的普美村的妇女们,大多数受过高银仙的熏陶,“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近高银仙者对江永女书都有所得。村上40户人家,能读写吟唱江永女书的就有近40人。百分之八十的家庭都有读江永女书的人。用江永女书织锦则更为普遍。高银仙的家庭,是江永女书世家。高银仙的儿媳、孙儿、孙媳、孙女共6人都会读写唱用江永女书,孙女胡美月继承了祖母的美德,是江永女书传人中的佼佼者。2002年2月,普美村集体决定,把村里的祠堂改为江永女书学堂。胡美月如今是江永女书学堂的老师,永州市人大代表。高银仙的孙儿胡强志、孙媳义运娟、孙女胡艳凤都会江永女书。胡强志是受宫哲兵、谢志民等教授的启发,先后两次到武汉帮助整理祖母的资料学会读唱江永女书的。在胡美月的江永女书学堂里,共招收了20多们青少年女性学江永女书,通过半年“双休日”的教学,她们都学有长进。普美村的江永女书工艺品做得非常精美,有生活用品,也有装饰美化环境的工艺精品,都是老一辈的江永女书传人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江永女书文化在普美村已发扬光大,继往开来。

漂流情趣

     漂流江永女书河,不仅是一种时尚,更是阅朗、解读江永女书文化密码的一张光盘。

  美丽的江永女书河,源于都庞岭的深山峡谷中,是永明河的主要身段,湘江的源

漂流情趣

头之一。这儿只有开阔的河面,没有惊心动魄的险滩急流,也没有奔腾咆哮的峡谷雄风;河底是墨绿色的水草,游鱼嬉戏隐约可见,河面的涟漪美丽而安详,倒影的绿树倩影绰绰。从盘古开天以来,她汩汩地流淌着,不仅滋润了手臂强壮、体形膘悍的男子,也滋润出纤细苗条、聪明伶俐的女性。河水上下,充满了神奇的古文化色彩。

  若有时间从这里登上皮伐,要漂流4公里长的河面和水渠。江永女书文化的巨大魅力,会把你留住,让你饱览江永女书文化的独特风光:

  在这里漂流,可以感受到河水一路流泻专为女人记事的文化深潭,陶醉在水乡悠然自得的情怀中,观赏到两岸田园阡陌的诗情画意,领略到水渠两岸翠竹交合凉风拂面的神奇景观。

  在这里漂流,我们可以考察两岸最具代表性的江永女书文化村:杰出的江永女书传人高银仙的故居普美村,传播江永女书文化素有盛名的白巡村,入选宋朝皇宫为妃

、皇帝赐建“御书楼”的胡玉秀故居荆田村,一代江永女书高手义年华弘扬女书文化的桐口村。这些村有奇异的风土民情;有江永女书学堂,可以听到咿呀朗诵和娓娓吟唱;有农舍佳肴,尤其是当年胡玉秀喜爱的玉笋黄鱼汤;有千年古树“伤心树”、有精致吉祥的动物浮雕和古宅民居。末了,还可以邀了河岸的渔人,驶着小船,赶着鱼鹰

漂流情趣
下河,领略吆喝捕鱼的风韵;也可以独自泛舟垂钓,欣赏在水天一色里钓鱼出水、鳞片生辉的情趣。即使你不研究江永女书,到这里逛一逛,漂一漂也是一种享受、一种陶醉。

  漂流在水面上,我们还会看到:江永女书文化村的倩影倒映在水里,岸边青松翠柏怪石晃动于河心,女人书写的娟秀文字在河面激起的涟漪,还有岸边男人耕作的技艺和少女洗衣的妩媚……

  总之,在江永女书河上漂流,会让你体会到这是一条宁静的河,温柔的河;是一条历史的河,岁月的河;是一条人生的河,一条神秘的女人河。

美丽传说

     关于女书的起源,学者众说纷纭,民间传说也不是一种,在江永流传较为广泛的有四种:
美丽传说 

  第一种:相传女书是瑶姬借用天书改编过来的。

  瑶姬是谁?瑶姬是王母娘娘的幺女,名叫幺姬。后因下凡游览人间,迷恋上江圩普美村的秀丽风光,便偷偷地住了下来。因王母娘娘的仙境叫瑶池,因此她告诉凡人:她的名字叫瑶姬。

  瑶姬不仅花容月貌,而且聪明伶俐,深得王母宠爱。平时瑶姬的言行举止,活泼任性。她要做的事,谁也不敢阻拦,就是王母也得让她三分。一天清晨,宫女们都未曾起床,瑶姬却早已梳洗完毕。掀开霞帐,推窗启户,只见人间一派明山净水,鸟语花香,田园阡陌,泉美林秀,炊烟袅袅,人流熙熙攘攘,比起天宫要自由得多。瑶姬早想离开

烦闷的天宫,寻一清静处逍遥自在。如今下界的美景展现在眼前,撩得她心神激荡。她决计到那里去探个新奇。于是瑶姬离开了天宫,足踏祥云,飘飘然下到一个地方,原来是一个地广人稀的都庞岭腹地、风光迤丽的水乡,这就是普美村。瑶姬与下界的人语言概不相通,可是凡人待客特别讲究礼仪。尤其是姑娘们人人心灵手巧,个个聪明能干。虽然语言不通,但都相处甚好。

  人间的姑娘们擅长描花乡朵,纺织花带、花被。她们织绣的绣鞋花、衣边花、头巾简直比天上的彩霞还要绚丽美妙。姑娘们穿上自己纺织的五彩衣裳,灿如明霞若天仙。瑶姬佩服得五体投地,于是拜她们为师。

  瑶姬觉得这里的姐妹什么都好,就是没有文化,不识字,言不达意,意不能书。瑶姬想帮助她们提高言情记事的能力,便回到了天廷,把一套复杂的天书搬了下来。姐妹们虽然想学,但一个个目不识丁。瑶姬又把这深奥的天书一一简化,并与女红刺绣结合起来,用当地的土语读唱,使这些貌若天仙的姐妹们一个个能识善写,作诗绘画,读唱自

美丽传说
如。自此,这个改变了的天书在女人中间传递,男人不屑一顾,也不识用,因此就定名为“女书”。

  第二种:传说很久以前,上江圩一农妇生下一个女婴,体重九斤,故取名为九斤姑娘。九斤姑娘自幼天资聪敏,纺纱绩麻,织布绣花,无所不会,无所不精。她还异想天开地造出了写土话的女字。所以义年华在回答来访者时说:“只听前人讲古话,九斤姑娘最聪明,女书本是姑娘做,做起女书传世间。”

  第三种:传说宋朝时荆田村出了一个才貌双全的女子名叫胡玉秀(有的说叫胡秀

美丽传说

英),后补选入宫为妃。进宫后不久,遭冷遇,苦闷异常。她想写信回家倾吐苦情,又怕太监发现。于是心生一计,根据女红编了一套文字,以歌咏体写在手绢上捎归,并嘱咐亲人:要斜着看,要用土话的音来读。于是这种文字就在妇女中传开了。

  第四种:传说是盘巧创造的。很久

以前,桐口出了个心灵手巧的姑娘名叫盘巧,她三岁会唱歌,七岁会绣花。她唱的歌令人陶醉,绣的花能以假乱真。后来她被官府劫往道州。为了向家人报信,她煞费苦心,根据女红图案造出字来,写了一封信让一条爱犬带归。同村的女友费了很长时间才把信解读出来,从此这种文字就代代相传下来了。

  尽管说法不一,但有一点是相同的:江永女书是女子创造的,反映了妇女们的心态。难怪义年华说:“男儿有志在千里,娇娘岂可让须眉?”


网址: http://www.iweeeb.com/w/%E6%B0%B8%E5%B7%9E%E6%B1%9F%E6%B0%B8%E5%A5%B3%E4%B9%A6%E5%9B%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