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开封府

现在位置:首页>>旅游景点>>河南开封府


省份: 河南省
城市: 开封市
县区: 开封县
门票价格: 35元/人
河南开封府地图:

点击地图区域不放拖动可移动地图, 使用左上角控制器可缩放地图.(地图位置标点偶有误差,仅供参考)

正在努力装载河南开封府地图...


简介:
开封府”为北宋时期天下首府,威名驰誉天下,包龙图扶正祛邪、刚直不阿、美名传于古今。一曲“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令人荡气回肠,引起几多瑕思神往。
 “开封府”,位于开封包公湖东湖北岸,占地60余亩,建筑面积1.36万平方米,气势恢弘,巍峨壮观,与位于包公西湖包公祠相互呼应,同碧波荡漾的三池湖水相映衬,形成了“东府西祠”,楼阁碧水的壮丽景观。
 开封府依北宋营造法式建造,以正厅(大堂),议事厅,梅花堂为中轴线,辅以天庆观,明礼院,潜龙宫,清心楼,牢狱,英武楼,寅宾馆等五十余座大小殿堂。作为主题景区,开封府坚持动静结合,雅俗共赏,历史与演义相映成趣的经营理念。在开封府,您除了能够看到大批珍贵史料,轶事和陈展外,还能够看到“开衙仪式”、“包公断案”、“演武场迎宾表演”、“喷火变脸”等丰富多彩的表演活动,真切地体会到“游开封府,品味大宋文化;拜包龙图,领略人间正气”。朋友,您想体验府衙文化,亲睹包公威严,了解大宋逸闻传奇吗?请游开封府。
出行方式: 参团*,自助*,自驾*
适合人群: 家庭*,个人*,情侣*,朋友*,小孩*,老人*
游玩项目: 摄影*,文化游*,观赏*
景点:

开封府明镜湖

     开封府明镜湖

开封府潜龙宫

     开封府潜龙宫 

潜龙宫的前身为射堂,寿王(即后来的真宗)任开封府尹时,他的父亲太宗命令在开封府治东修建了射堂,作为寿王练习射箭的地方。后来,寿王赵恒当上皇帝后,曾巡幸开封府的射堂。嘉?v四年,即公元1059年,宋仁宗(真宗的儿子),将真宗任开封府尹时办公、居住的廨舍修成了潜龙宫,这一历史事实在宋朝人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89中有详细记载。

 

开封府正厅院

     开封府正厅院
   这组院落就是管理北宋东京城的核心办公机构。北宋开封府的长官、副长官、架阁官、左右军巡使、各曹参军事以及众多办公的吏人等均集中在这里办公。他们所负责的政务除了百姓所熟知的升堂问案外,还有许多诸如户籍、赋税、婚姻、田土、司法、教育、祭祀、营造等具体的行政工作。偌大的东京城、一百多万人口的管理工作都集中在这组院落内,其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有这样一组数据:仅开封府用来批复公文的毛笔,每月就要用掉一小箱之多;而开封府的官印,也因使用频率过高,每年都要更换一枚新印。因此,北宋开封府的任何一把交椅都是不容易坐的。


   这座巍峨的宋式建筑是北宋开封府的正厅,又名“厅事“,俗名“大堂”是开封府长官发布政令、处理政务以及府衙举行重大活动、公开审理要案的地方。从整体建筑上看,他采用重檐歇山顶的建筑形式,级别仅次于北宋皇宫,其布局严谨,气势巍然。步入大堂,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迎面袭来。“正大光明”的匾额昭然天下,匾额下的屏风上汹涌澎湃的海水拍打着礁石,浪花飞溅,气势磅礴,以警示官员要清似海水,不可贪赃枉法。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大堂上锃亮发光的龙、虎、狗三口铜铡,放在威严的三尺案前让人望而生畏。龙头铡、虎头铡、狗头铡是包公执法时在民间广为流传的特殊刑具。龙头铡是用于处死违法的皇亲国戚的;虎头铡是对贪官污吏处以极刑的刑具;而狗头铡则是用于处置无赖之徒的。  再看屏风前的三尺公案上放着文房四宝、惊堂木、断案牌、发令牌以及开封府的大印和签筒。签筒内有红、黑令签各数支。黑头签是捕签,是下令捕人用的;红头签是刑签,是下令行刑用的。案台两侧屹立 “回避”“肃静” 的虎头牌使大堂更加肃穆。

很多人都知道包拯又叫“包龙图”。其实“龙图阁直学士”只是包拯的职,“右司郎中”才是包拯的官,而“权知开封府事”则是皇上的“差遣”。在北宋,“官职”一词中的“官”和“职”是相分离的,这和北宋时期的官制有关。一般来说“官”只是表示官员地位的高低和多少,并没有实际的权力; “职”则表示官员的文学修养;而其部门的政务权利实际是由皇帝派来的“职事官”所掌握。就如同包拯所任的“权知开封府事”就是皇帝的“差遣”。因此,包拯同时有“右司郎中”、“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事”三项头衔,不仅有职有权、无比荣耀,而且经济上的收入也很优厚。

开封府府门广场

    

开封府府门广场

  开封府府门前东西两边分别有 “奉诏”和“颁春”二亭。
  东边的“奉诏”亭,是开封府接受朝廷命令的地方。
  西边的“颁春”亭,则与“立春”活动密切相关。立春时节,一年的农事活动就要开始了,官府要举行隆重而又热烈的迎春活动。立春的前一天,开封府要进献春牛于宫中供打春之用,开封县和祥符县,要置春牛于府衙前两边,供府僚举行鞭春活动之用。所谓 “鞭春”、“打春”活动,其实就是在竹竿扎上五彩丝线或纸花,做成彩鞭来鞭打春牛,一则告示百姓春耕,劝农民劳作;二则祈求风调雨顺。在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信仰中,牛是掌握雨水的水神,所以,鞭打春牛又有祈求春牛保佑五谷丰登的含义。我们面前的这座“颁春”亭,就是北宋开封府每年立春前一天,举行“打春”活动的地方。
  开封府府门广场两侧东西各有一座过街牌坊,东边牌坊上书“承流”,寓意开封府的一切政务都要秉承朝旨办事;西边牌坊上书“宣化”,寓意开封府要秉承朝廷的旨意教化百姓,是开封府的政务所在。
 
  开封府正门外的这方青石浮雕照壁的正中刻有一只似牛非牛、刚猛威武的独角怪兽,它的名字叫做“獬豸”,是传说中的神兽,它能够辨别是非曲直,善恶忠奸。在府门前的照壁刻这样的图案,是为了警示官员要秉公执法、依法行政。
据古代传说,小鬼和煞气只会走直路,门前设照壁就可阻挡小鬼和煞气进入,以保平安。其实,照壁就是一面跨度不大、屋檐很浅的墙,晴朗的白天或皎洁的夜晚,阳光或月影会投在墙面上,别有情趣,所以照壁又叫影壁墙。照壁,可以说是中国人委婉含蓄性格在建筑学上的一种表现。当然,照壁最重要的作用还是遮挡行人的视线,避免大门内被一览无余。

天庆观

     天庆观
 

   北宋时,道教被尊为国教。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七月,下令天下所有州县都要建立天庆观,供奉三清帝君。当时,开封府兼管全国佛、道教事务,当然更要积极行动。因京城繁华,一时找不到合适的空地,开封府就把一座很豪华的天庆观建在了府衙内。既作为本府崇奉道教的圣地,也作为开封府管理全国佛、道教事务官员的办公场所。

   天庆观大门的门柱上刻有这样一副对联:

     上联: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

     下联:德承心 心承性 性承气 气承太极
    这两句,是中国道教的基本理论。上句是说,道是自然界万物之则,下句是说,人类精神世界来源于太极。

包拯辞朝尽孝

    

天圣五年(公元1027年)四月二十一日包拯金榜提名得中甲科进士,这年二十八岁,授职为大理评事,知建昌县(今江西永修)他顾虑父母年事以高,建昌离家遥远,便奏皇上在合肥附近给以差遣,以便忠孝两全,皇上念包拯孝心授和州(今安徽和县)监税。回家请迎父母一同复命,包会议夫妇留恋故土,无论如何也不愿随儿子去和州,只顾催儿子包拯走马上任,为皇上尽忠,为老百姓办事。这一下包拯非常为难,思考再三,现在家尽孝后为国尽忠,毅然辞去监税的官职,屏居乡里。侍奉双亲包拯至孝至忠在家侍养双亲十年,父母相继去世,哀痛殊深,守孝三载,以报养育之恩后,他才决定重返朝廷,为国为民效力。

端州投砚

    

端州投砚

宋仁宗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包拯42岁,普升为大理寺丞,知端州(今广东肇庆市)。宋时端州是个偏远贫穷的的方又是一个风景秀美的游览胜地,同时还产一种全国著名的特产――端砚。唐代就是宫廷贡品,到了宋代端砚更精美,每年照例为朝廷进贡。凡是到端州做官的人,总是想方设法多弄一些端砚,他们在供品之外总是加征数十倍的端砚,以中饱私囊,并用这些名贵的砚台去贿赂朝廷权贵,作为升官发财的“敲门砖”。沉重的苛捐杂税压的砚民苦不堪言。包拯了解到这种情况,非常气愤。决定革除这一流弊。他下令规定只准按贡砚的数额征收,周县官吏不准加码,违者严惩不待。同时保证本人不用一块端砚。广大砚民对他感激不仅。包拯知端州时期,发动百姓在城内打七口井解决了全城的饮水问题。
包公当了三年端州知州,勤政爱民,而身边没有一块端砚。端州百姓十分感动和过意不去。在包公离任的时候砚民将一块精美的端砚用黄布包好,趁送行时暗地乞求书童将砚台塞到船上。包公知道后向送行的端州百姓深鞠一躬,表示感谢。然后将砚投于江中,并说:“包某决不带走端州的一石一物。钭砚的地方神奇般的出现了一个小岛绿洲,端州百姓在这个小岛上修建了一座”投砚亭“,来纪念包拯的公德。

智断牛舌案

    

智断牛舌案

宋仁宗景佑四年(公元1037年)春,这年包拯三十九岁,赴京听调,进京前写了一首明志诗。诗曰:“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史册有遗训,无贻来者羞。”这就是包拯出仕做官的座右铭。到京后不去拜权贵,立志廉洁奉公,正身立朝,立志做国家的栋梁。上报国家,下安黎民的清官。包拯接诏命,便立即天长县上任。刚到任,有个农民哭着到县衙告状,诉说坏人割了他家的的牛舌头,请求捉拿凶手,给他申冤。这就是史书称的“牛舌案”。这虽是一个小案,但影响农耕生产,保证详细询问后,认定是一件仇人报复性案件,思虑后,想出个“金钩钓鱼计”,对告状的农民说:“牛舌被割,这头牛必死,你回去杀掉买肉赚钱吧。只是不要声张,更不能说是本县叫您杀的牛,案不难破。”那位农民一听,吓了一跳说:“包大人牛舌虽无,牛还未死杀耕牛是违法的。”包拯说:“本县给你做主。”他只杀牛买肉。果然包拯的神算,犯人见仇人宰杀耕牛,认为有机可乘,立即到县衙告状了。包大人升堂,一拍警堂木,猛然怒喝道:“大胆狂徒,为何先割牛舌,又来告人家私宰耕牛?如此可恶还不从实招供。”罪犯一听,以为事以败露,十分惊恐,又怕刑杖之苦,只好招供认罪。这就是包拯断的第一个案件。

包公收礼

    

包公收礼

清官包拯,坐镇解州主管盐政,真是爱民如子,深得人心。他快要到生日这一天了,皇帝念他功劳之重,非要叫他过过不可,他一面谢绝,皇帝不依,只好遵命,但他吩咐家人包兴,一概不收礼,执意要送者,需要说明理由,如有说不通的就禀告于他。 生日前几天,包兴一直在堂门口上拒礼。送礼的头一家是当今皇上,来人是六宫司礼太监远道而来。这可把包兴难住了,万岁爷送的礼敢不收吗?包兴无奈,只好把包公的话讲了出来,并拿出红纸让六宫司礼太监写理由,那太监写道“功劳于国管盐政,日夜精诚无私情。今日皇上把礼送,拒之门外理不通。”包兴派人将红纸送给包公,包公在下边添了四句“铁面无私丹心忠,做官最怕念叨功。操心本是份内事,拒礼为开廉洁风。”包兴递给六宫司礼太监一看,他摇摇头无奈捧着礼返回去了。 太监刚走后不久,包公好友在京做官的同乡张奎前来送礼,包兴说明包公的吩咐,张奎说“别人的礼可以不收,我送的礼得收下。张奎在包兴递过的红纸上写了四句“同窗同师同乡人,同科同榜同殿臣。无话不谈肝胆照,怎能把礼拒堂门。”包公接到红纸,也在下面写下四句:“你我本是知音人,肝胆相照心相印。生日薄酒促膝谈,胜似送礼染俗尘”。张奎一看无话可言,只好笑着让人把礼带回去。
接着又来了一个送礼人,那人一身盐味,双手抱着一盆花繁叶茂,精精神神,人称月月红的月季,包兴问尊姓大名,那人说叫赵钱孙李张王陈。包兴笑道那有叫这样的名字,那人说:“我姓赵、左邻姓钱、右舍姓孙、对门姓李、巷头姓张、巷中姓王、巷底姓陈,包老爷生日,大家让我送月月红。”包兴一听就明白盐工的心意,本想收,但包公的忠告难违,只好叫他说出理由,那人想了片刻,冲口说了四句“盐花生来自带咸,多铲好盐最相关。但愿老爷铁面在,勤为百姓除赃官。”包兴代笔把他写在纸上送给包公。不一会包公亲自出来了,双手接过那盆月月红,说了四句“赵钱孙李张王陈,好花一盆见民情,一日三餐扪心问,报国忠心月月红”,这月月红大礼,饱含着民意,包公怎能拒绝呢?


传真: 0378-3989266
电话: 0378-3963159
地址: 中国河南开封市包公东湖北岸
网址: http://www.kaifengfu.cn
电子邮箱: kff@kaifengf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