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鲁迅纪念馆

现在位置:首页>>旅游景点>>绍兴鲁迅纪念馆


省份: 浙江省
城市: 绍兴市
县区: 绍兴县
门票价格: 免费
简介:
  坐落在绍兴市城南的都昌坊口,现名鲁迅中路,为全国成立最早的纪念性博物馆之一,1953年1月正式对外开放,包括鲁迅故居百草园三味书屋和鲁迅生平事迹陈列厅。建筑面积1220余平方米,展线长达150余米。四周是宽敞的序厅、陈列室中休息室,中间有回廊庭院。院内种植鲁迅生前喜爱的和作品中提及的花木,其中枣树和丁香是1976年从北京鲁迅故居后园分迁过来的。
  鲁迅故居位于都昌坊口周家新台门面首。新台门是周家多年聚族而后的地方,整个屋宇是江南特有的那种深宅大院,建于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清末周家逐渐衰落,1918年整个屋宇易主。原屋大部分被拆重建,但鲁迅居住的地方主要部分幸得保存,建国后按原样多次整修,原来的家具也多数找了回来,现按原样陈列。进入故居的石库门,沿井边长廊进内,前进就是当年鲁迅一家的住处,鲁迅就出生在这进房子的西次间楼下。他回故乡任教期间,也以西首第一间楼下为卧窒,其中一张铁梨木床还是鲁迅睡过的原物。过石板明堂(天井),有两间南北向的楼房,前后楼披和花格门窗,均系周家原物。东首楼下的“小堂前”(小客堂)系周家会客、吃饭之处,后半间是鲁迅母亲鲁瑞的卧室,墙上挂着她当年在绍兴拍摄的照片,西首楼下前半间是鲁迅继祖母蒋氏的卧室。
景点类型: 名人故居*,纪念馆*
出行方式: 参团*,自助*,自驾*,长途汽车*
适合人群: 家庭*,个人*,朋友*,小孩*
游玩项目: 文化游*
景点:

恒济当

    

恒济当

  鲁迅在《呐喊?自序》中说:“我有四年多,曾经常常,――几乎是每天,出入于质铺和药店里,年纪可是忘却了,总之是药店的柜台正和我一样高,质铺的是比我高一倍,我从一倍高的柜台外送上衣服或首饰去,在侮蔑里接了钱,再到一样高的柜台上给我久病的父亲去买药。”
  当铺,亦称当店、质铺。鲁迅在文章中所说的质铺,主要的是指东咸欢河沿夏家开设的恒济当。恒济当离周家不远,走过土谷祠前的跨街台亭和塔子桥,沿着东咸欢河北岸向东走数百步,有一堵高大的粉墙,墙壁上书有一个硕大无比的“??”字,这就是当年恒济当的旧址。旧时的恒济当和别的当铺一样,门楣上方挂有一块长方形的黑底金字招牌,横书店名,正中也书有一个硕大的“??”字。当铺的墙体很坚固,通常用整块石板做墙脚,俗称“石萧墙”,用来防火、防盗,当铺大门的影壁上挂有“裕国便民”之类的牌子。当铺的柜台比其他的店铺柜台要高得多,约两米左右,难怪鲁迅回忆质铺的柜台“是比我高一倍”。恒济当的老板夏宗彝,字槐青,捐过湖北粮道,后“无意仕进”,晚年回绍“奉亲养志”,“乐善好施”,开设恒济当铺牟利,有人背地骂他“夏末代”。当鲁迅祖父周福清做官的时候,夏家与周家时有往来,可是,到了鲁迅13岁那年(1893年),家庭迭遭变故,由小康坠入困顿,被迫经常出入恒济当的时候,却受到夏家和“朝奉先生”(当铺职员)的奚落和欺诈,使鲁迅饱尝世态炎凉。难怪鲁迅愤激地慨叹:“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

鲁迅文化广场

    
鲁迅文化广场
鲁迅文化广场

  鲁迅文化广场位于咸亨酒店西面的鲁迅路口,广场西傍府河,背枕咸欢河,南对应天塔。由于占地面积不大,因此广场采用了下沉式的设计,将一部分地基下沉,然后采取阶梯式逐步上升的形式,使广场狭小的平面给人以一种有层次的、变化多端的、立体式的感觉。广场上台阶层层叠叠,红花绿叶相间,草木茏葱。整个广场的路面铺着青石板,突出了绍兴的传统风貌。广场府河一线还构筑有水乡典型的河埠场景,府河水面上停泊着两只精致的乌篷船。广场周围的附属建筑一律仿照绍兴民居的传统风格,白墙黑瓦,素静洁净,所不同的是采用了现代建筑材料,在建筑物的外形上融入了一些现代审美意识的构图,从而更富时代气息。广场气氛既庄严凝重,又活泼欢快,体现出纪念性广场与文化休憩场所的共性。鲁迅文化广场的东侧,有一块高1.12米、长3.30米的花岗石巨碑,镶嵌在方石砌成的坚壁之中。碑额题名为《鲁迅铜像赠款名录》,是由“绍兴市鲁迅铜像筹建委员会”敬立。碑上刻着“单位千元以上、个人百元以上”赠款者的姓名。上面一排排来自四面八方、国内海外的名字,昭示着一个无可否认的事实:热爱鲁迅、崇敬鲁迅的人们遍布天南海北。鲁迅文化广场于1991年纪念鲁迅诞生110周年之际正式竣工开放。
  鲁迅铜像矗立于鲁迅文化广场的北部,面对着鲁迅路。背面一排碧绿的香樟树,构成一道天然的屏障,更加衬托出铜像的高大与庄重。鲁迅铜像高3.18米,重达2.5吨,系用黄铜铸造。铜像中的鲁迅面容和蔼可亲,仪态从容安详,形象真实生动,内涵丰富。透过形象可以明显地感受到鲁迅睿智的思想、坚定的信念和坚韧不拔的毅力。铜像基座高l.6米,是采用黄色夹红色斑点、带棱角的毛面花岗石砌成,以象征鲁迅先生坚强不屈的性格。铜像的侧面树立着一块端庄厚重的石碑:《鲁迅铜像碑记》,这是由绍兴市人民政府敬立的(陈逸撰,沈定庵书)。它高1.2米,宽2米,安置在一个稳实的碑座之上。《碑记》记载着一件既平凡而又深具历史意义的壮举:在鲁迅诞生110周年之际,敬仰鲁迅的各方人士,用自己赤诚之心,在他的故乡铸成了这座巍巍巨像;这铜像将流传千古,光照万代。
  鲁迅铜像是在1986年纪念鲁迅逝世50周年之际,由著名作家巴金、萧军、黄源等共同倡议发起,群众集资建造的,于1991年纪念鲁迅诞生110周年之际隆重揭幕。

咸亨酒店

    
咸亨酒店
咸亨酒店

  咸亨酒店的格局和旧时绍兴别的小酒店完全一样。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直柜台靠店堂里面一端放着一些瓷彩瓶,瓶中装着烧酒,上贴玫瑰烧、五加皮等字,因怕酒香散逸,故用蓝布包着的小沙袋盖住瓶口。临街横柜台上置有栅栏,栏内摆着用以下酒的菜肴,俗称“过酒坯”,如茴香豆、鸡肫豆、花生、豆腐干、糟鸡、扎肉之类。柜台下放着绍兴名酒状元红、加饭、善酿、香雪的老酒坛,上面压着沙袋,坛旁搁着酒吊、漏斗和窜筒等舀酒、温酒工具。入冬以后,柜台里预备着热水,用马口铁制成的窜筒“温酒”。店内放有几张板桌条凳,供主顾坐着喝酒。
  当时,来咸亨酒店喝酒的顾客不多,大多是在柜台外站着喝酒的“短衣帮”。老主顾都跑到西首的“德兴酒店”去了。德兴酒店为谢姓所开,生意不错,鲁迅的塾师寿镜吾也常去那儿喝酒。来咸亨酒店喝酒的唯一的“长衫主顾”,是一个人称“孟夫子”的人。他是周家的邻居,屡试不第,穷愁潦倒,嗜酒如命,早年曾在新台门周氏私塾里帮助抄写文牍。有一次,“孟夫子”溜到别人家书房里去偷书,被人抓获,他却辩解“窃书不能算偷”,结果被打折了腿,只能用蒲包垫着坐在地上,靠双手支撑着挪动身子行走。鲁迅就是以“孟夫子”为生活原型,塑造“孔乙己”这一艺术形象的。
   旧时的咸亨酒店早已成为历史的陈迹。1981年9月,为纪念鲁迅诞辰一百周年,有关部门在鲁迅路中段重建了一家具有绍兴地方传统特色的“咸亨酒店”。
  现在的咸亨酒店,是一家三开间门面的酒店,店门屋檐下悬挂着一块书有店号的横匾.柜台的青龙牌上直书“太白遗风”四个大字。店堂内垂挂着一幅由著名画家方增先画的孔乙己立像;还有一副对联云:“小店名气大,老酒醉人多”,为著名作家李准所撰。另有著名的表演艺术家于是之的墨宝:“上大人,孔乙己,高朋满座;化三千,七十士,玉壶生春。”如今的咸亨酒店已成为集传统风格与时代特征于一店,融名城、名士、名酒风情于一体的江南名店,并在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等地开设了20来家连锁店。每日顾客盈门,生意兴隆。曲尺形的柜台,朴拙的陶制酒坛,马口铁制的窜筒,醇香的加饭酒,入味的茴香豆,……这一切常常会使中外宾客回忆起鲁迅笔下的孔乙己时代。

三味书屋

    
三味书屋
三味书屋(寿家台门)

  寿家台门是鲁迅的塾师寿镜吾先生家的住屋。寿镜吾(1849-1930),名怀鉴,字镜吾,是一个学问渊博的宿儒。他品行端正,性格耿直,一生厌恶功名,自考中秀才后便不再应试,终身以坐馆授徒为业。鲁迅称赞他为“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寿家台门由寿镜吾的祖父峰岚公于嘉庆年间购置,总建筑面积795平方米,前临小河,架石桥以通,西有竹园,整幢建筑与周家老台门隔河相望,闻名中外的三味书屋就在寿家台门的东侧厢房。
  第一进,即台门斗,隐门上方悬挂着一块“文魁”匾,此匾是为鲁迅的塾师寿镜吾的兄长寿子持所悬挂的,他在光绪二年(1876年)中丙子科举人,此匾用来光耀门楣,并表示着寿家人曾经出过举人,是户书香人家。
  在第一进台门斗的西边,穿过天井,有一小方竹园,竹园的北边厢房我们现在把它布置成“三余书屋”,“三余书屋”是“三味书屋”的原名,“三余书屋”的摆放仿照“三味书屋”,游客可以在这仿真的书屋里坐一坐,体验一下私塾生活,或者拍照留影。
  第二进称为大堂前,每逢祖宗忌日,红白喜事,贵宾到来的聚会之地。额枋悬挂着“思仁堂”匾一块。厅堂柱子挂一浅绿色木板刻制的对联,联云:“品节泰山乔岳,襟怀流水行云”。后边金柱上挂着对鲁迅的塾师寿镜吾德行、言论的赞颂抱对一副:“道义嘉谟见风骨,箴言懿德泽桑梓。”
  穿过天井,即第三进--座楼,这里分别是小堂前、书房和寿镜吾先生卧室的原状陈列。
  小堂前是用来接待亲朋好友的地方。在退堂屏额上悬挂着一块“重游泮水”匾,这块匾是寿镜吾中秀才(入泮)的第六十年,即1928年他过世前的一年,他的侄儿寿孝天送来祝贺的。鲁迅对寿镜吾先生充满了真挚的爱戴和敬意,离开绍兴之后,与寿镜吾先生一直有书信往来。1906年鲁迅曾回绍兴,又去看望这位老师,给他讲外面的所见所闻,当时寿镜吾先生就是在这里接待他的。
  寿镜吾先生的书房是典型的塾师之家的书房布置,设有《二十四史》专用书柜、普通书柜、文房用具等。房内额枋上悬挂着“三余斋”匾,“三余”取义于《三国志》裴松之注,即董遇所说“为学当以三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意思是人们要利用一切空余时间发奋学习。
  在寿镜吾先生的卧室里放置着架子床、衣柜、箱柜、木躺椅、衣架、盥洗架等物品。由于寿镜吾先生教学很严谨,他每年只收八个学生,认为多收了教不过来,所以他的教学收入很有限,因此,我们现在看到的卧室摆设超过了当时寿镜吾先生实际的生活状况,其实他过着更为俭朴、清苦的生活。
  从第三进往东,就是寿家台门的东厢房,分南、北两部分。南边的厢房现陈列着介绍历史文化名城绍兴的古代教育史,分“越中府县学、越中书院和越中学塾”三大块内容。北边的厢房即为鲁迅先生的读书处――三味书屋。

静 修 庵

    
静 修 庵

  绍兴的庵堂似乎特别多,单是和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中同名的就有好几座。而离鲁迅家最近的一座就是位于西咸欢河沿的静修庵,它建于清道光(1821―1850)年间,与土谷祠、长庆寺相距不足百米。
  静修庵坐南朝北,庵前有石板小桥相通,五间三进,各进之间有东西侧厢,四周为两拼石销墙,第二进大殿的石柱上原有楹联,现已很难看清,第三进西面石头后门外为菜园,四围都是高墙,园内种有油菜、芥菜、萝卜、小白菜等。按理尼姑庵的围墙,阿Q是没法爬进的,鲁迅在小说中不得不给他行了方便,把围墙改写成像百草园的泥墙一样。阿Q爬上了这矮墙,扯着何首乌藤,但泥土仍然簌簌的掉,终于攀着了桑树枝,才跳到里面去。
  旧时,削发为尼的多是出身低微的妇女,个别虽属上流社会,也都是遭受过重大刺激而看破红尘的。尼姑被社会所歧视,被视为“不祥之物”。绍兴人有个习惯,凡是碰到不祥的人或事,叫做“要惹晦气”,这要吐几口唾沫,算是可免除晦气。路上遇见尼姑,就该吐几口唾沫。所以,阿Q被假洋鬼子用哭丧棒打了以后,认为是见小尼姑才有这“晦气”的,虽然是被打在前,见尼姑在后,他还是“大声的吐一口唾沫”。阿Q是个弱者,备受欺压,但阿Q又把小尼姑“视若草芥”,见了口出秽言污语,甚至动手动脚,这也可见尼姑地位的低微了。
  随着鲁迅故里保护工程的展开,静修庵经修缮后,作为一个寻访鲁迅足迹、解读鲁迅作品的场所,向广大游客开放。

长 庆 寺

    
长 庆 寺
  长庆寺位于绍兴城南塔子桥南堍,距离鲁迅故居不到二百米,旧为绍兴八大寺之一,始建于唐永徽二年(651年),841―846年一度圮废,至958年又重建,堪称千年古刹。寺院坐西朝东,赭墙黑瓦。红色的山门上悬挂一块红底烫金的“长庆寺”匾额。进门是头殿,原有一尊袒胸露腹、笑容可掬的弥勒菩萨。主殿分为前后两殿,前殿供有一尊如来大佛和十八罗汉,殿内石柱上刻有两副楹联:“九品莲台狮吼象鸣登法座,三尊金相龙吟虎啸出天台”;“炳惠照于西天教开两汉,荫慈灵于中土恩普十方”。后殿是一尊木雕的千手观音像,鲁迅也说过:“我的确早看见寺里有丈余的大佛,有数尺或数寸的小菩萨”,殿内还有大小匾额五十多块。
  鲁迅与长庆寺的关系,有一段有趣的故事。鲁迅是周家的长子长孙,他出生的那年是闰年,生日是农历八月初三,正好与传说中的灶司菩萨同生日。按旧时的民间说法,这样的孩子是很高贵的,将来一定会有出息,但是?⌒嵌啵?只怕难以养大,因为鬼神是专门要作弄有“出息”的孩子的。鲁迅的父母对于这种民间的迷信传说也信以为真,先是替襁褓中的鲁迅向菩萨去“报名”,就是说他已是“出家人”了,然后再拜和尚做师父,表示他已经“出家”做了小和尚,不再是俗人家的娇儿,借神灵的庇佑,可以免遭妖魔鬼怪的侵害了。鲁迅说过:“我生在周氏是长男,“物以希为贵”,父亲怕我有出息,因此养不大,不到一岁,便领到长庆寺里去,拜了一个和尚为师了。”这个和尚师父,就是当时长庆寺的住持和尚龙祖,鲁迅叫他“龙师父”。龙师父给鲁迅取法名叫“长根”,鲁迅在《我的第一个师父》中称作“长庚”。按绍兴音读法,“根”、“庚”同音,两者均有祈福增寿的意思。龙师傅还给鲁迅一块铸有“三宝弟子 法名长根”字样的银八卦,一件用各色橄榄形小绸片缝缀而成的“百家衣”,以及一条称为“牛绳”的东西,上挂零星小件,如历本、镜子、银筛之类。据说挂着或穿着这些东西可以避邪,小孩既能免遭意外,又能长命富贵。在绍兴鲁迅纪念馆的陈列厅内,你还可以看到这些物品。
  龙师父身材瘦长,脸形瘦削,颧骨高高的,眼睛细细的,是个颇有叛逆性格的人。和尚照理是不应该留胡子的,可他却留着两绺下垂的胡子,更不合戒规的是,龙师父还有妻室。他娶亲的经过很富戏剧性:有一回乡下在演社戏,龙师父去看戏,因为他和演戏的人认识,便上台去替他们敲锣,虽然年青的龙师父漂亮又能干,但是台下观众却认为他不务正业,看不惯骂了他,龙师父不甘示弱,顶撞了几句,于是台下甘蔗梢头雨点似地飞上台去,有几个还抢上前去想教训一下这个和尚。台下毕竟是人多势众,龙师父虽有一手拳术也难于抵挡,只好落荒而逃,众人在后紧追,逼得他慌不择路,逃进了一户人家。而这户人家只有一个年青的寡妇,那寡妇竟大胆地救护了他,……以后,龙师父就娶了那位寡妇为妻。
  当时佛门戒律森严,只有“吹敲和尚”可以公开娶妻。龙师父精通锣鼓、胡琴、琵琶等乐器的演奏,他娶妻以后,就改当吹敲和尚。龙师父不仅自己娶老婆,也希望寺内的和尚也都能娶老婆,于是他从绍兴戏班请来乐师传授吹奏敲打的技艺,使长庆寺的和尚们都成了“吹敲和尚”,都能依靠自己的技艺来维持生活,再也不用出门募化了。当时在绍兴大小数百个寺庙中,要数长庆寺这班“吹敲和尚”最出众。
  龙师父为人善良,对人和气,有着一副菩萨心肠。他长期做主持和尚,平时他对寺内的其他和尚关心体贴、平等相待,对到寺内游玩的客人,他热情招待,对一些寄居在长庆寺边上的破落户子弟,他也经常援助救济,他还挂牌行医,将行医所得的钱作为长庆寺的收入之一,但为穷苦人看病却不收钱。
  少年鲁迅有时也去长庆寺游玩。新台门周家是长庆寺的护法施主,周家的佛事亦都请长庆寺的和尚做的。如鲁迅的小姑母周康去世,她的夫家就在长庆寺做了七天七夜的水陆道场,那次做道场,鲁迅也去看了。
   长庆寺在20世纪50年代断了香火,因为龙师父的子孙不用再操祖业谋生了。现在长庆寺旧迹仍在,并且殿内石柱上的楹联仍依稀可辨。

土 谷 祠

    
土 谷 祠
  土谷祠即土地庙,“土”指土地神,谷,指五谷神。塔子桥南堍也有一座土谷祠,它座落在长庆寺的斜对面,祠前有跨街台亭。在飞檐重彩的跨街台亭上原有许多匾额,其中一块有“恩沛东陶 坊民寿怀鉴敬立”的字样。寿怀鉴就是鲁迅在三味书屋读书时的塾师寿镜吾先生。这台亭一年至少要演两台戏,正月一台灯头戏,五月一台平安戏。另外,坊里遭天灾人祸,也临时演戏,鲁迅幼时曾到这里看过戏。这里并排有三个祠庙,最北面是土谷祠,中间为穆神庙,靠南面是财神堂。土地庙的规模一般都比较小,这土谷祠也只有一间门面的宽,因为鲁迅笔下曾对这里作了较多的描绘,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土谷祠的门口,除了大门,还有一道木栅门,涂成赭红色。门口上面有宽宽的翻檐,下面是一支不高的石门槛。
  第一进为门屋,廊柱上有一副抱对:“风调雨顺五谷丰,国泰民安六畜兴”。中间是天井,两侧有围廊。第二进是大殿,明间朝上陈设着土地公公和土地婆婆两尊坐像,神态慈祥亲切,正如两边抱对上所写的“公公做事公平,婆婆苦口婆心”,深得百姓喜爱。坐像上方悬挂红底金字大匾一块,上书“地载五福”四字,出自绍兴乡贤陶浚宣的魏碑体书法。大殿前金柱上还有一副抱对:
福自天中凭正直,德由义集须公平”,为隋朝大书法家智永字体。
  平日的土谷祠不及长庆寺热闹,冷冷清清的。但每到土地菩萨生日,即农历四月十四日那天,便有人来拜佛、烧香。冬至日来点蜡烛,才显得比较热闹。光绪末年,土谷祠是一个叫阿秋的庙祝掌管着。因为土谷祠比较冷落,当时一些无家可归的乞丐、游民便住在庙堂内,掌管者也不去干涉他们,这里成了他们的栖身之地。
  说起土谷祠,人们就会联想到鲁迅的名著《阿Q正传》,说阿Q住在土谷祠,其实这里并非确有阿Q,只不过是鲁迅取材于此罢了:当年有个叫谢阿桂的,孑然一身,曾住在土谷祠。他主要靠替别人舂米来维持生计,曾给周家打短工,但他沾有偷窃习气,名声不太好。鲁迅对他比较熟悉,并以他为“模特儿”,在《阿Q正传》中,创作了“阿Q”这个不朽的艺术形象。
  土谷祠废圮多年,现在的门面是在1981年时修复的。2003年,绍兴市实施鲁迅故里保护工程,有关部门又出资对土谷祠进行了原址重建并恢复旧观。中外来宾来此参观,常会回忆起鲁迅笔下的阿Q的生活情景,鲁迅夫人许广平说,在土谷祠能“更亲切地找到阿Q的所在,仿佛此中有熟人,呼之欲出”。

周家老台门

    
鲁迅祖居(周家老台门)
  在新建的鲁迅纪念馆陈列大厅的东首,就是鲁迅祖居――周家老台门,它坐北朝南,前临东昌坊口,后通咸欢河,西接戴家台门,与三味书屋隔河相望。
  老台门占地 3087平方米,青瓦粉墙,砖木结构,是一座典型的封建士大夫住宅。其主体建筑共分四进,第一进俗称“台门斗”,仪门上方悬挂着一块蓝底金字的“翰林”匾。鲁迅祖父周福清在同治年间被钦点为翰林,这对周家来说是莫大的荣耀,因此周氏家族的三个台门的仪门上都挂上了翰林匾,它仿佛是三张巨大的名片,展示着主人的身份。匾额的两旁各有一行泥金小楷:“巡抚浙江等处地方提督军务节制水陆各镇兼管两浙盐政杨昌浚为”和“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周福清立”。
  第二进为厅堂,俗称“大堂前”,是周氏族人的公共活动场所,以作喜庆、祝福和宴会宾客之用。厅堂正上方高悬一块大匾“德寿堂”,两旁柱子上有一副红底黑字的楹联:

品节详明,德性坚定;
事理通达,心气和平。

  第三进是香火堂前,是作祭祀祖宗和处理丧事的地方。儒家以孝为本,逢年过节堂上悬挂列祖列宗的祖像、安放牌位,设五事(火烛 .香炉之类),置祭品,五代以内的周家老少必进香磕头,行大礼、尽孝道。
  第四进为楼房,亦称座楼,为居住之用。第一进至第四进的左右,均建有对称的侧厢、楼房,房与屋之间都有廊屋贯通,以避日晒雨淋。两侧天井点缀若干假山、石池等小景,雅而不俗。整座周家老台门布局周密、严谨,极富绍兴地方特色,远远望去,白墙乌瓦,黑白分明,富有韵味。
  清朝乾隆十九年,周家七世祖周绍鹏购得绍兴城内覆盆桥赵氏住宅,经过大规模的改建,成为颇具规模的台门宅院,这就是周家老台门,从此,覆盆桥周氏在老台门聚族而居,繁衍生息。
  无名的《鲁迅的家世》中记载:“覆盆桥房最有钱的时候,三个台门共有三千多亩田和几爿当,”其实老台门和房的田产还不止这个数字,而且虽然经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冲击,和房仍是十分富有。但和房到第十世时,没有儿子,根据“小绝长顶”的族规,便向智房要了一个,承继下去,这就是鲁迅曾祖父的幼弟,以后被统称为“十五老爷”的周以坶。在覆盆桥周氏中,惟独和房单丁独传,因此资产集中,最为富有。因为和房曾经营商业,所以那一房又特别称为“和记”。鲁迅家虽与老台门的和房辈份相去甚远,但血统却是很近的。鲁迅祖父周介孚出狱后,常到老台门找这位亲胞叔谈天。
   一直以来,周家老台门为周氏族人居住,保存完好。建国后,老台门被国家收购,拨款加以修葺。先后曾为绍兴图书馆、民俗博物馆和文物管理处所用。现在老台门又恢复了旧日样貌,里面的陈列是以周家老台门的建筑格局为基础,周家鼎盛时期的面貌为背景,融合其他大户人家有代表性的生活场面作实景布置,向游客充分展示了清代绍兴大户人家的生活场景。


传真: 0575-5132080
电话: 0575-5138191
地址: 绍兴市城南的都昌坊口
网址: http://www.luxunho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