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焦山

现在位置:首页>>旅游景点>>镇江焦山


省份: 江苏省
城市: 镇江市
景区级别: AAAA
镇江焦山地图:

点击地图区域不放拖动可移动地图, 使用左上角控制器可缩放地图.(地图位置标点偶有误差,仅供参考)

正在努力装载镇江焦山地图...


简介:
焦山位于长江中,山水天成,古朴幽雅,山中碑林石刻,属于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内涵丰富,被誉为“书法之山”,其中的摩崖石刻《 鹤铭》享誉海内外;焦山定慧寺是江南著名古刹之一。焦山因寺庙楼阁等建筑均藏于山林深处,又有“焦山山裹寺”之说。
景点类型: 山岭*,寺庙*,石刻*,碑*,重点文物保护单位*,AAAA*
出行方式: 参团*,自助*,市内*
适合人群: 家庭*,个人*,情侣*,朋友*,老人*
游玩项目: 登山*,许愿进香*,观赏*
景点:

鹤园景域

     鹤园景域:位于于观澜阁南侧,四面环水。根据王羲之与仙鹤的历史传鹤园景域说,在滩涂上建筑而成的具体观赏和生态价值的园林。园内供养着孔雀、和平鸽仙鹤、梅花鹿等。

桂花园景域

     桂花园景域  桂花园景域:位于枫杨广场东侧,于1998年建成分为桂花品种区,观赏区,品桂咏桂区。目前已植桂花四大类:金桂类、银桂类、丹桂类等十个品种五千余株。

象山景区

     象山景区是焦山风景区的序景部,有翠屏轩、石么庵、介云洞、明月湾、象潭飞瀑等名胜古迹。 根据焦山风景名胜区景观构想,首先象山过去是焦山定慧寺的塔陵之所,因此象山山体的植物应该以松柏为主,适当地增加一些常绿树种,色叶树种,形成自己的特色。象山炮台,用松柏打造出英雄不屈的形象;景区大门应该力求简洁、朴素,以高大乔木创造林荫系统,让人们在林荫中穿梭,突出生态焦山的意境;索道站应运用花卉进行装点布置,促使游人登览,达到“乘焦山索道,做逍遥神仙”的境界;象山飞瀑布应尽力将人造景自然化改用低噪声深水泵,让人们领略自然飞瀑之美;待渡舫周围布置应高雅,陈设和布置景观介绍内容,消除人们等待之苦。

焦山古炮台

         焦山"东延瀚海,西通大江,南抱京口镇江),北依维扬扬州)",一派"海吞吴地尽,山控楚地遥"的气势。自古就是军事重地,发生于此的战役有数十次,其中有韩世忠抗金,张世杰抗元,郑成功抗清,明代抗倭,清代抗英等。
  焦山古炮台建于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整体用三合土分层浇灌夯筑而成,非常坚固。整个炮为暗堡式,有八个炮堡连接而成,呈扇形而面向东南方,与?山、象山等处炮台呈犄角之势。在扬子江战役中给英国侵略者以痛击。恩格思在《英人对华新远征》中曾高度评价镇江军民的英勇善战:"如果侵略者到处遭到同样的抵抗,他们绝对到不了南京。"战争中炮台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同治十三年(1874年)进行了修筑,光绪年间(1880-1881年)又重修。抗战期间遭日军摧毁,现尚存炮台遗址,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全国近代古炮台遗址中保护最为完好的一处。焦山因古炮台和军事重地而成为英雄山,成为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板桥书屋

     板桥书屋又称郑板桥读书处,原为别峰庵。别峰庵始建年代不详,《焦山志》 载,明代万历六年(1578年)重修,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再建,为焦山十六景之一。
  别峰庵位于焦山双峰之阴的别峰之上,四周翠竹环抱。明代诗人张沼诗云"竹密疑无路,云开忽见门。转看诸院子,独见一峰尊。"它面积不大,庵内供奉观音菩萨,北侧有三间小斋,天井中有一花坛,二株桂花,院内有修竹数竿,环境清雅幽绝,因"诗书画"三绝的郑板桥(名燮)在此读书而名扬天下。板桥书屋
  郑板桥雍正十三年(1735年)在此潜心苦读并研习书画。他深爱焦山满山修竹,经常身临其境,心察其情,每值"影落碧纱窗子上,便拈毫素笔将来"。据说其画(指竹石)得益于焦山之竹,其六分半书得益于《瘗鹤铭》,并因此留下不少诗画,其中别峰庵上的"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成为千古名联。如今,板桥已去,而书屋尚存,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思。
     焦山山水天成,自然景观巧夺天工,人文景观光彩夺目,是一处绝胜之地,确实不愧为万里长江第一山。

焦山行宫

        焦山行宫是清乾隆皇帝南巡时下榻最多的地方。据《焦山志》载,乾隆皇帝十分喜爱焦山的山水。他六下江南八上焦山五次入住焦山,并留下大量的诗词楹联匾额。"金山似谢安,丝管春风醉华屋。焦山似曦之,偃卧东床坦其腹……若以本色论山水,我意在此不在彼。"就是乾隆皇帝对焦山真山水的高度评价。焦山行宫
  据史书记载,焦山行宫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建成,有焦山行宫、东行宫、上行宫三个部分,因战火先后被毁,现焦山行宫是在自然庵和五圣庵旧址上改建而成,为典型的江南小庭院,有船亭、北极阁、黄叶楼、梅花楼、画禅山房、文殊阁、梦焦山仙馆、观澜阁等建筑,空间布局独特,层次富于变化,呈典型的江南民居式建筑群。植物配置均采用传统的配置艺术手法,以松、竹、梅构成"岁寒三友"景观,以桂花、玉兰、海棠、迎春形成"金玉满堂"景观,面积不过二千平方米,却有竹园、桂林,布置得十分紧凑、典雅。

摩崖石刻

        摩崖石刻始于六朝至唐、宋、元、明、清历代文人的诗文题刻。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能清楚看清的有四十八处。有宋代书法家赵孟奎所书“浮玉”两个苍劲秀丽的大字,在它的左侧有宋朝爱国诗人陆游与友人踏雪访“瘗鹤铭”时留下的游记石刻,在七十四个字的短文中,充满了摩崖石刻陆游的爱国激情和对投降派愤慨。此外还有北宋书画家米芾观看《瘗鹤铭》时留下的石刻以及历代文人来此游山后有感而留正反墨迹。

  焦山西麓,浮玉、栈道、罗汉诸崖及江滩中之雷轰石,千余年来存留历代题刻、题记,留下石刻数以百计,内容丰富,或抒忧国之情,或写家园之思,或怀古咏今,或寄托抱负,或阐道家微言,或述佛教经义,且真草吏篆,书体各异。上自六朝,下迄民国。为书法艺术之宝库,金石文字之瑰宝。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弘扬保护祖国民族文化遗产,政府多次拨款修缮。1988年,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焦山碑林

         焦山碧波环抱,竹木茂盛,呈现出"长江如练、青山如黛"的胜景,可谓"十分江景,一片浮玉"。自焦光隐居与建寺后,逐渐发展成风景旅游胜地。历代文人雅士、骚人墨客来此,或寻幽揽胜,追寻仙踪,或把酒临风,挥毫泼墨,留下了数以千计的诗文。它们与焦山的自然山水景观相互交融,构成了独特的山水文化。许多诗文被后人刻在山岩上,石头上,因而形成了举世闻名的焦山碑林,1988年还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焦山碑林
    焦山碑林是江南第一碑林,保存着六朝至民国时期的历代碑刻。它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摩崖石刻,它们分布于焦山西麓一百余米的悬崖峭壁之上,主要集中在浮玉岩,观音岩,罗汉岩,雷轰岩,栈道岩,巨公岩上,现存一百二十余方。二是宝墨轩,它位于焦山东麓。宝墨轩原名宝墨亭,始建于北宋庆历十一年(1048年),明代改建为宝墨轩,声名日隆。建国后,多次修建扩建,碑刻馆藏一增再增。随着2002年扩建工程的完工,碑藏及面积增加了一倍,其中碑刻达四百六十多方。
    世俗传"北有西安碑林,南有焦山碑林。北有汉中《石门铭》,南有焦山《瘗鹤铭》"。这不仅仅说明焦山碑刻的数量和规模与西安碑林相仿,更说明其文化艺术内涵焦山碑林、历史研究价值及其在传承历史文化作用等方面均可与西安碑林媲美。相对于西安碑林的庄严神圣,焦山碑林更具文人气,更加贴近人民群众,更赋有生活气息,其内容及其丰富,涵盖了书法(包括真、草、隶、篆、行等书体作品),绘画、史料、石雕、墓志铭等,不但有"大字之祖,书家冠冕"之称的《瘗鹤铭》等旷世之宝,还有王曦之的《破邪论序》、黄庭坚的《蓄狸说》、米芾的《城市山林》、以及初唐妙品《魏法师碑》、《禹迹图》等一大批国家级碑刻及馆藏。焦山因此而被世人誉为书法山

定慧寺

    
   定慧寺
   焦山自古就与佛教有缘。《焦山志》载"焦山两狮形,象山两象形"。神话传说认为此两山为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的坐骑所化。早在汉末佛教传入我国之初,便有僧侣在此结庐。东汉末年兴平年间(194-195年)在此建普济庵。唐代永徽年间(650-665年)玄奘大师的弟子法宝法师来此传法相宗,并建大殿。安史之乱后,鉴真大师的弟子神邕法师来此弘扬律宗和天台宗。五代的后唐枯木大师大扬宗风。宋元佑年间改名为普济禅寺。元朝改称为焦山寺。从五代至清同治七年(1868年)禅宗的临济寺和曹洞寺在此交叉传承。同治七年大须和尚提倡传戒念佛,弘扬净土宗,使定慧寺成为禅净双修的寺院。康熙四十二年,他在南巡时经过焦山,看到山寺胜况,赞之为"香林",并取佛语"由戒生定,因定发慧"和"寂照双融,定慧均等"之意,御赐"定慧寺"题额,从此定慧寺一直沿用至今。
    焦山定慧寺是中国最古老的寺院之一,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重点开发寺院,焦山有定慧寺而成为佛教的胜地,成为宗教山,因寺众潜研佛理,而被佛教界誉为"教下",即研究佛教教义的门下,定慧寺弘扬佛教文化,讲经说法的道场。值得一提的是当代的茗山法师,他极力将"利乐有情","恒顺众生"等思想贯穿于佛学中,倡导僧侣爱国爱党,爱民爱教,并尽一己之力,新建了万佛塔、山门、码头等,使焦山更加壮观。

自助旅游指南:      镇江火车站下车后乘4路车到北固山(倒数第二站),再到焦山(底站)z
电话: 0511--8817103
地址: 镇江市东吴路东端
网址: http://www.zjjsj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