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牌坊群鲍家花园
现在位置:首页>>旅游景点>>黄山牌坊群鲍家花园
省份: 安徽省
城市: 黄山市
县区: 歙县
门票价格: 80元/人
简介:
鲍家花园系春秋名相"管鲍之交"鲍叔牙后裔;清乾隆、嘉庆年间著名徽商、盐法道貌岸然员鲍启运的私家庄园。与当时苏州拙政园、无锡蠡园并称“江南三大私家名园”。部份受损于太平天国战乱,现已按原貌修旧如旧恢复之。
鲍家花园占地360余亩,收藏盆景作品近万盆。荟萃海内外盆景流派之精华,广纳各方花草藤木之名贵,融亭台楼阁、小桥流水于一体。为当今中国最大、最美、最具特色徽商贵族庄园。现已正式申报非物质世界遗产及世界"吉尼斯"记录,被誉为“东方园林之母”,盆景爱好者之“麦加”。
众游人皆叹曰:“鲍家花园如此多娇,引四海宾朋竞折腰”。
景点类型: 园林*
出行方式: 自助*,自驾*,市内*
适合人群: 家庭*,情侣*,朋友*
游玩项目: 徒步*,戏水*,摄影*,赏叶*,避暑*,赏花*,观赏*
景点:
鲍灿孝行坊
建于清嘉庆十三年(1534),通情达理的鲍灿,不求仕途,却十分孝母,在七十老母两足生疮,医疗多年无效时,昼夜吮疮去毒,不到一旬而愈,孝行感人,被朝廷追赠为兵部右侍郎,且建坊旌表。牌坊上以高浮雕手法雕有狮子滚绣球等图案,上书”旌表孝行赠兵部右侍郎鲍灿“字样。鲍象贤尚书坊
初建于明天启二年〔1622〕,清乾隆六十年〔1795〕重修,牌坊上“赠工部尚书鲍象贤”8个大字,是一座旌表鲍象贤的“忠字坊”。因其在云南平定叛乱,两广击退倭寇立大功,所以牌坊两侧,分别刻有“命涣丝纶”、“官联台斗”,这是皇族赐予的极高荣誉。吴氏节孝坊
建于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受旌表的吴氏贞节之举甚为“壮烈”的“贞节坊”。她是鲍文渊的续弦。吴氏22岁孩子远嫁鲍文渊。29岁守寡,并历经艰辛,饱尝风霜,将鲍文渊前妻的抚养成人,所以获得牌坊额匾上“节劲三冬、”脉承一线“的赞誉。慈孝里坊
始建于明初,弘治十四年(1501)重建。是旌表鲍宗岩、鲍寿孙父子在宋代德佑年间,被判将李世达抓获,并威胁要杀死父子中一个,鲍寿孙急向前,以代父死,而父亲鲍宗岩则要求用自己的头颅,换回儿子的生命。父子两人在生死面前,父慈子孝。”慈孝里“坊是明永乐皇帝御制。
汪氏节孝坊
于清乾隆四十年(1776),是一座旌表鲍文龄妻子汪氏的贞操守节”贞节”坊。汪氏年仅25岁就丧夫守节,直到45岁病逝。石坊上所题“矢贞全孝”赞颂了汪氏至死守节的情操;立节完孤”,则褒奖她不仅守节,而且含辛茹苦为鲍文龄抚育孤儿长大成人。乐善好施坊
建于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清嘉庆十年(1805),洪水泛滥,鲍漱芳带领众商捐米6万石,用以赈灾,尔后再捐银300万两,资助治水工程。他的儿子鲍均志承父业,也多有善举。督抚将鲍氏父子的义举事迹上奏朝廷,皇上恩准修筑“乐善好施坊”“义”字坊。
鲍逢昌孝子坊
建于清嘉庆二年(1791),因鲍逢昌父亲在战乱中离家远去,久无音讯,他14风时沿途乞讨,四乡寻你,最终在雁门古寺与父相见。他的母亲长期患病,又割股为药,给母亲诊治王兆祥远去桐庐,冒生命危险,在悬崖绝壁采集草药,终于治好了母亲的病。赢得“天鉴精诚”和“人钦真孝”的美誉。棠樾牌坊群鲍家牌坊
棠樾牌坊群座落在徽州府--徽城(歙县)城西10多华里的棠樾村头大道上,共有7座牌坊按忠、孝、节、义依次排列,明代3座,清代4座,勾勒出封建社会“忠孝节义”伦理道德的概貌。7座牌坊的来历介绍如下:1、鲍灿孝行坊:建于明嘉靖十三年,通书达理的鲍灿,不求仕途,却十分孝母,在七十老母两足生疮,医药治疗多年无效时,昼夜吮疮去毒,不到一旬而愈,孝行感人,被朝廷追赠为兵部右侍郎,且建坊旌表。牌坊上以高浮雕手法雕有狮子滚绣球等图案,上书“旌表孝行赠兵部右侍郎鲍灿”字样。
2、慈孝里坊:始建于明初弘治十四年〔1501〕。是旌表鲍宗岩、鲍寿孙父子在宋代德佑年间,被叛将李世达抓获,并威胁要杀死父子中的一个,鲍寿孙急向前,以代父死,而父亲鲍宗岩则要求用自己的头颅,换回儿子的生命。父子两人在生死面前,父慈子孝。“慈孝里”坊是明永乐皇帝御制。
3、鲍文龄妻汪氏节孝坊:建于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 是一座旌表鲍文龄妻子汪氏的贞操守节“贞节”坊。汪氏年仅25就丧夫守节,直到45岁病逝,石坊上所题“矢贞全孝”,赞颂了汪氏至死守节的情操,“立节完孤”,则褒奖他不仅守节,而且还含辛茹苦地为鲍文龄抚育孤儿长大成人。
4、乐善好施坊:建于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清嘉庆十年〔1805〕,洪水泛滥,鲍漱芳带领众商捐米6万石、麦4万石,用以赈灾,尔后再捐银300万两,资助治水工程。他的儿子鲍均志父业,也多有善举。督抚将鲍氏父子的义举事迹上奏朝廷,皇上恩准修筑“乐善好施”即“义”字坊。
5、鲍文渊继吴氏节孝坊:建于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受旌表的吴氏贞节之举甚为“壮烈”的“贞节坊”。她是鲍文渊的续弦。吴氏22岁远嫁鲍文渊。29岁守寡,并历经艰辛,饱尝风霜,将鲍文渊前妻的孩子抚养成人,所以获得牌坊额匾上“节劲三冬”、“脉存一线”的赞誉。
6、鲍逢昌孝子坊:建于清嘉庆二年〔1797〕,因鲍逢昌父亲在战乱中,离家远去,久无音讯,他14岁时沿途乞讨,四乡寻父,最终在雁门古寺与父相见。他的母亲长期患病,又割股为药,给母亲诊治;还远去桐庐,冒生命危险,在悬崖绝壁采集草药,终于治好了母亲的病。赢得了“天鉴精诚”和“人钦真孝”的美誉。
7、鲍象贤尚书坊:初建于明天启二年〔1622〕,清乾隆六十年〔1795〕重修,牌坊上“赠工部尚书鲍象贤”8个大字,是一座旌表鲍象贤的“忠字坊”。因其在云南平定叛乱,两广击退倭寇立大功,所以牌坊两侧,分别刻有“命涣丝纶”、“官联台斗”,这是皇族赐予的极高荣誉。
鲍家祠堂显特色 居家民宅故事多
常言:“皇族有太庙,百姓有祠堂”。古徽州百姓聚族而居,出于敬宗收族的需要,每个百姓都建有规模不一的祠堂。祠堂分宗祠、支祠、家祠三种,其中宗祠规模较大。棠樾村中的敦本堂,是棠樾鲍氏的“男祠”,供奉鲍姓各世祖宗。清懿堂是鲍氏家族为了颂扬鲍氏历代烈女贞妇而建的纪念馆,是中国少有的“女祠”,另外还有教育后代修身“慈孝”的世孝祠等。 祠堂的建立在当年是宗人的排行,显其德高望重和受人仰戴。同时又可显示那些在外的商人荣归故里的气派和才干。祠堂的建筑特色也各尽所能。如敦本堂的结构,梁头出挑承檐,辅加斜撑支持,梁驼、雀替普遍使用,反映了当时通用的建筑手法。木构件的装饰也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冬瓜梁的出头部分做成象头状,形态逼真,雕刻多样。
传真: 0559-6751111
电话: 0559-6750225
地址: 安徽黄山歙县棠樾
网址: http://www.paifangqu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