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市古田会议会址

现在位置:首页>>旅游景点>>龙岩市古田会议会址


省份: 福建省
城市: 龙岩市
县区: 上杭县
景区级别: AAAA
门票价格: 免费
龙岩市古田会议会址地图:

点击地图区域不放拖动可移动地图, 使用左上角控制器可缩放地图.(地图位置标点偶有误差,仅供参考)

正在努力装载龙岩市古田会议会址地图...


简介:
 古田会议纪念馆位于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古田镇,是介绍古田会议历史及其意义的专题革命纪念馆,建于1964年。全馆占地面积8.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拥有馆藏文物11000多件,其中珍贵文物2000多件,为福建省文物数量最多的革命纪念馆。陈列馆建于1972年,有10个陈列室;陈列展览展线长306米,展出文物400多件,内容分为三部分:一是古田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二是光辉的古田会议决议、三是古田会议永放光芒。
  古田会议纪念馆为市属副处级事业单位,现有编制40人,工作人员60多人,下设文物资料科、陈列宣传科、保卫科和办公室,管辖古田会议会址、中共红四军前委机关暨红四军政治部旧址耕心堂、红四军司令部旧址中兴堂、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写作旧址协成店、中共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文昌阁、中共闽西特委机关旧址树槐堂、红军哨所旧址文光阁等7处文物保护单位。
  40年来,古田会议纪念馆始终坚持高举革命传统教育的旗帜,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累计接待观众400多万人次,其中包括胡锦涛、江泽民、温家宝、贾庆林、曾庆红、吴官正、李长春等40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先后被授予“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单位”、“全国首批十大优秀社会教育基地”、“全国首批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先进单位”、“福建省一级达标纪念馆”等殊荣。  
景点类型: 纪念馆*,红色旅游*,AAAA*
出行方式: 参团*,自助*,自驾*
适合人群: 家庭*,个人*,情侣*,朋友*,小孩*,老人*
游玩项目: 摄影*,文化游*,观赏*
景点:

中共红四军前委机关暨红四军政治部旧址(松荫堂)

    

中共红四军前委机关暨红四军政治部旧址(松荫堂)

中共红四军前委机关暨红四军政治部旧址松荫堂又名“耕心堂”,建于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历时八年建成。座北朝南,围垅式建筑,悬山式屋顶,砖木结构;建筑面积850平方米,占地面积1235平方米。房屋布局为一正两横,正楼分正门、前厅、天井、大厅、厢房和后厅,两横是两侧护厝。大厅为叠高平房、后厅为二层楼房。整座建筑融合了南方建筑和客家建筑的特色,飞檐翘角,雕梁画栋。
  20世纪20年代,外国传教士强行租用松荫堂为礼拜堂。1929年5月,红四军第二次入闽到达古田后,外国传教士都先后离去。12月,毛泽东、朱德、陈毅等率领红四军进驻古田,把前委机关和政治部安扎在松荫堂。毛泽东、陈毅以及前委机关和政治部的工作人员也住在这里,积极为即将召开的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作准备。
  为筹备召开古田会议,毛泽东忙得不亦乐乎。白天,参加各种座谈会、调查会;晚上,整理笔记材料,起草决议草案。冬天的古田山区寒气袭人、酷冷难当,每当夜幕降临,贺子珍就在她和毛泽东居住的卧室里,用废弃的直径近一米的饭锅生起一盆炭火。这一锅热腾腾的炭火和着一盏如豆的煤油灯,伴着毛泽东度过了许多不眠之夜。
  有一天,夜已经很深了,毛泽东还在临窗的微弱灯光下一边凝神静思,一边伏案疾书。忽然,油灯的火苗“噗、噗”地跳着,毛泽东知道是油点完了,因夜深无处寻煤油,而自己的思路又正在佳境,便请中央派来协助前委工作的宋裕和找了一大把松枝和竹篾,扎成火把替代油灯。过了不知多久,感到有些疲倦的宋裕和正想打个盹,突然闻到一股焦臭味,急忙查看,原来是火星溅到了毛泽东的棉衣上,烧了一个小窟窿,冒起一缕缕的黑烟,可是毛泽东仍在伏案急书,毫无觉察。宋裕和急忙起身,忙不迭地拍打起来,倒把毛泽东吓了一跳。火星熄灭了,毛泽东回过头来向宋裕和会心地笑了一笑,接着又埋头赶写《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
  度过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毛泽东终于起草完成了洋洋两万余言的决议案,为古田会议的胜利召开奠定了坚实基础。
  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彪炳史册的古田会议在曙光小学胜利召开,从此掀开了我党我军建设史上的新篇章。
  2005年5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松荫堂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红四军司令部旧址(中兴堂)

    

红四军司令部旧址(中兴堂)

红四军司令部旧址中兴堂位于上杭古田八甲村,建于清嘉庆十年(1805年),历时三年建成。座东朝西,围垅式建筑,砖木平房结构,悬山式屋顶;建筑面积1186平方米,占地面积1698平方米。房屋布局为一正三横,一正即正堂,分为庭院、正门、前厅、天井、大厅、厢房和后厅,三横是指南北两侧护厝和南侧护厝旁边的一排横屋。庭院右侧竖有一根6米高的石龙旗杆,是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廖氏族人为彰显被恩授为太学生的贡生廖占春所立。整座建筑共有大厅3个,小厅6个,厢房10间,天井9个,房间43间。
  1929年12月,毛泽东、朱德、陈毅等率领红四军进驻古田,红四军司令部和朱德军长的住房都设在中兴堂。
  红四军进驻古田后,毛泽东、朱德、陈毅等人在新泉调查的基础上,在这里召开了各级党代表联席会议。会上,毛泽东列举了很多生动的例子,指出四军内部严重地存在着单纯军事观点,极端民主化、非组织观点、绝对平均主义、打骂制度和枪毙逃兵制度等等不良倾向,号召到会的同志打消顾虑,发扬民主、充分发表意见,共同起来肃清各种非无产阶级意识,经过10多天的学习和讨论,代表们加深了对党内各种非无产阶级错误思想的认识,提出了纠正办法。会后,各大队立即召开支部会议传达贯彻,帮助党员和干部弄清思想,提高觉悟。
  朱德军长除了积极协助毛泽东开好各种调查会、座谈会,整理材料,为古田会议的召开作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外,还在这里起草了“关于军事问题的报告”,在古田会议上宣读,同时根据无数次战争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新鲜经验,亲笔撰写了一万多字的《新游击战术》。这是朱德的一部崭新的马列主义军事著作,它深入浅出,注重实践和战例的分析,用生动通俗的语言剖析军事理论。
  2005年5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中兴堂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写作旧址——协成店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写作旧址——协成店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写作旧址协成店位于上杭古田赖坊村,与古田会议会址相距不足一公里,是上杭白砂一位做土纸、木材生意的商人傅光书于1922年建造。协成店坐西朝东,檩式建筑,二层砖木结构,悬山式屋顶;建筑面积400平方米,占地面积180平方米,一楼分前厅、天井和大厅,大厅左右各有一间厢房,大厅后面是厨房、浴室和卫生间。二楼分为前厅和大厅,两侧是厢房;二楼前厅当心间为穿斗式。旧址融入了许多西洋建筑的技术,建筑精美。1929年12月中旬,红四军进驻古田,林彪率第一纵队司令部设于此。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毛泽东写给林彪的一封回信。事情的起因是,在古田会议刚刚闭幕,喜迎1930年元旦之际,时任红四军前委委员、第一纵队司令员的林彪给近在咫尺的毛泽东写了一新年贺信。信中对毛泽东建立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和“一年内争取江西”的战略感到怀疑,认为“中国革命高潮未必很快到来”,并再一次流露出了“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悲观情绪。林彪的这种思想自从井冈山革命斗争以来就已渐渐表露出来,在1929年5月瑞金红四军前委扩大会议上表现得尤为突出。毛泽东在古田会议上列举了红四军党内的八种非无产阶级错误思想,并提出了解决方法,但唯独没有对悲观主义思想予以抨击。应该说,这种思想在红四军部分指战员中是存在的,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此,毛泽东决定给林彪写一封回信作答复,帮助他转变思想,提高认识,并藉此教育全军。
  古田会议后,红四军为打破闽粤赣三省敌人对闽西革命根据地的“会剿”,决定转战江西,一、三、四纵队于1月3日出发,毛泽东则率领第二纵队断后,阻击从龙岩方向来的敌人。
  1930年1月5日,在圆满完成阻敌任务后,经过深思熟虑的毛泽东在协成店一间简陋的房间里,给林彪写了一封近万言的回信。在经过礼节性的问候之后,毛泽东针对林彪的悲观思想进行了全面分析和有力的批判,认为林彪的这种思想“缺乏建立政权的深刻观念”,明确指出“政权发展是波浪式地向前扩大的。”毛泽东在信中特别强调坚持农村革命斗争的重要的意义,认为只有坚持农村革命斗争,“才能促进革命的高潮”。
  这些论述,进一步发展了毛泽东所倡导的“工农武装割”的思想,实际上就是要把党的工作重点由城市转向农村,立足农村开展游击战争,深入土地革命,建立并巩固农村红色政权,从而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到来,最后夺取全国政权,实现民主革命的最终目标。
  虽然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高潮不可能迅速到来,但他坚信中国革命的高潮必将到来,现今的“星星之火”,即将成燎原之势。因此,在信的最后,毛泽东满怀信心地宣称:“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 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遥看东方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这封信最初以《时局的估量与红军行动问题》为题印发给红四军广大干部士兵阅读、学习,后来有些地方刊印时也以《毛泽东同志给林彪同志的一封信》为题。1948年,林彪向中央和毛泽东提出建议,希望公开刊行这封信时不要提他的姓名,毛泽东同意了这个意见。解放后出版《毛泽东选集》第一版时,这封信改题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指名批评林彪的地方也作了删改。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毛泽东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理论形成的标志。
  2005年5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协成店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中共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文昌阁)

    

中共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文昌阁)

中共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文昌阁位于上杭县蛟洋乡蛟洋村,建于清乾隆六年(1741年)至乾隆十九年(1754年),前后历时13年。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在文昌阁左侧建造天后宫和镇龙桥;光绪十六年(1890年),又在文昌阁右侧建造五谷殿。天后宫、五谷殿与文昌阁相连相通。文昌阁座西朝东,面阔9间,进深5间,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占地总面积1500平方米。
  文昌阁为宝塔式楼阁建筑,外观6层,内实4层,通高21.33米。飞檐翘角,古朴庄重。一、二层为四角方形,三层以上为八角形,攒尖顶,穿斗木构架,葫芦刹。一层祀孔子神位,二层祀文昌帝君神位,三层祀魁斗星君神位。供奉这些神位,据说是能使蛟洋文运亨通。因此,文昌阁建成后,成了文人聚会之所。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全乡的文人绅士都集中于此“称觞祝遐”、“讲论阴骘”,“以为省身克己之助”。顶层为非上人层,采用悬臂梁式构架,一根悬柱支撑至顶,极具建筑特色。文昌阁阁门为青石方柱,额顶横刻楷书“凤起蛟腾”四字。正面是一道围墙,围墙大门有一幅对联:“蛟得雨云洋远拓,文光牛斗阁长辉”,暗含“蛟洋文昌阁”之意;其它三面为围屋。
  天后宫为单层五凤楼宫殿式建筑,由一进、前后两厅、一天井、左右两厢房和右侧横屋组成。后厅为正殿,正殿屋檐斗拱精致美观。
  五谷殿为单层歇山式建筑,由一进、前后两厅、一天井和左右两厢房组成。
  辛亥革命废除科举制度后,1918年,文昌阁二楼办起了广智学校。大革命失败以后,共产党员邓子恢等人便利用广智学校作掩护,从事革命活动。
  1929年5月,毛泽东、朱德、陈毅等率领红四军第二次入闽, 所向披靡,至6月下旬,初步建立了以龙岩、永定、上杭三县为中心的闽西革命根据地。随后,红四军进行了“七月分兵”,广泛发动群众,开展土地革命。
  为了进一步促进革命形势的发展,解决土地革命斗争中日益突出的问题,达到巩固和发展闽西革命根据地的目的,中共闽西临时特委根据红四军前委的建议,决定在蛟洋文昌阁召开中共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以总结闽西土地革命斗争的经验和教训,制定革命根据地建设的方针和路线。根据毛泽东的提议,与会代表们在会前就土地、政治、党务、武装群众与政治组织、物价、洋货入侵和工农业破产等问题,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调查研究,提高了代表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大会的顺利召开作了议题上和思想上的准备。
  1929年7月22至29日,中共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文昌阁二楼召开。参加会议的有邓子恢、张鼎丞、郭滴人等50多人,代表闽西3000多名党员。毛泽东、谭震林、江华、蔡协民、曾志等代表红四军前委出席会议。大会推举邓子恢等五人为主席团成员,推举十三人为决议起草委员,分别负责起草政治、土地、组织、政权、宣传、工运、军事、妇女、共青团、济难会等项决议案。
  代表大会首先由龙岩、永定、上杭、平和等县代表向大会汇报上一年各县党组织领导后田暴动、永定暴动、蛟洋暴动、平和暴动的经过情形,总结其中的经验和值得记取的教训。接着,邓子恢代表闽西临时特委向大会作工作报告。代表们对特委工作报告和其它各项专题报告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会上,毛泽东作了重要讲话。他精辟地分析了中国革命的特色,揭露了敌人内部的矛盾,赞扬了闽西地方党组织领导农民开展土地革命所作出的巨大努力和取得的丰硕成果,指出闽西党组织今后的任务是巩固和发展闽西红色根据地,并阐述了实现这一任务的六个有利条件和三条基本方针。

六个有利条件是:
  一、闽西根据地已有八十万群众,经过了长期斗争,而且暴动起来了;
  二、闽西各县有了共产党,这个党与群众建立了亲密的联系;
  三、闽西各县已建立了人民武装——红军、赤卫队;
  四、闽西的粮食可以自给;
  五、闽西处于闽、粤、赣三省边界,山岭重叠,地形险阻,便于与敌人作战;
  六、敌人内部有矛盾,可以利用。
  三条基本方针是:
  一、深入地进行土地革命;
  二、彻底消灭民团土匪,发展工农武装,有阵地地波浪式地向外发展;
  三、发展党,建立政权,肃清反革命。
  毛泽东同志的讲话,极大地鼓舞了与会代表斗争的信心,为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大会于25日通过民主选举,选出邓子恢、蔡协民、蓝鸿翔、雷时标、戴树兴、郭滴人、练文澜、张鼎丞、卢其中、谭震林、张用心(张赤男)、苏阿德、邓潮海、官近玖、郑金文等15人为中共闽西特委委员;邓子恢、蔡协民、蓝鸿翔、雷时标、戴树兴等5人为常委。邓子恢任特委书记,蔡协民任组织科长,蓝鸿翔任宣传科长,江华任秘书长,张鼎丞任军委书记,谭震林、傅柏翠、卢肇西任军委委员。
  大会还通过了由邓子恢等执笔起草、毛泽东修改审定的《中共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之政治决议案》、《关于苏维埃政权决议案》、《关于土地问题决议案》、《关于共青团决议案》、《关于妇女问题决议案》等决议案,制定了“坚决的领导群众,为实现闽西工农政权的割据而奋斗”的总路线,确定了巩固并扩大党的组织、发动并组织广大群众、实行土地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扩大工农武装等5方面的具体任务,为闽西土地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
  大会于7月29日闭幕。后来,代表大会在总结成绩时,强调指出了7个方面:“(1)明白了永、杭、汀、武的土地政策及六县的政治、经济基础;(2)得到了具体的土地政策;(3)定出比较正确的政治路线;(4)检阅过去斗争经验,尤其是溪南、白土、东乡、蛟洋几个大的斗争,得更正确的批评;(5)明了城市政策的意义;(6)明了大会政权的精神;(7)纠正过去取消一切债务的错误的观念。”
  中共闽西“一大”所通过的各项决议案,不但凝聚了闽西党组织几年来领导工农群众进行革命斗争的丰富经验,而且闪烁着马克思主义革命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伟大思想——毛泽东思想的光辉,为闽西的党组织制定了一条正确的总路线,并为实现这条路线制定了各项具体的行之有效的工作方针、政策和实施办法。这一系列完整的土地革命指导思想、阶级路线、分配原则和斗争策略,不仅指导闽西苏区顺利地完成了土地革命任务,而且对其他革命根据地以至解放后的土地改革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会后,闽西各级党组织在中共闽西特委的领导和在红四军的帮助下,积极贯彻执行中共闽西“一大”精神,深入开展土地革命,闽西大地上呈现出一派“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的喜人景象。
  1930年1月,上杭北四区(含古田、蛟洋)苏维埃政府在文昌阁旁兴建了一座革命烈士纪念亭,以纪念大革命时期以来牺牲的北四区38位革命先辈。
  1961年5月, 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文昌阁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共闽西特委机关旧址(树槐堂)

    

中共闽西特委机关旧址(树槐堂)

中共闽西特委机关旧址树槐堂位于上杭古田苏家坡村,建于明末清初。整座建筑座西朝东,面阔7间,进深6间,砖木结构,三合土地面,建筑面积672平方米,占地面积1100平方米。一正两横布局,正楼分前、中、后三进厅堂,后厅为两层堂屋,中、后厅左、右两侧均设有厢房;两横为南北两侧护厝。
  1929年10月,中共闽西特委从上杭城迁至苏家坡,特委机关就设在树槐堂,在这里领导闽西地方党的各项工作,开展土地革命斗争,协助红四军的各项工作,一直工作到1930年3月,为领导建立和巩固发展闽西革命根据地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随同特委机关来到苏家坡的毛泽东携贺子珍就住在树槐堂后厅左侧的小阁楼。在这间小阁楼里,身患疟病的毛泽东一边养病,一边代表红四军前委指导闽西特委的工作,在这里工作和生活了40多天。他化名“杨先生”,工作之余,经常深入农村进行调查研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为了帮助苏家坡群众在文化上翻身,毛泽东在树槐堂后厅创办了一所“平民小学”,并不辞辛苦地亲自为平民小学编写教材、讲课。他关心群众疾苦,在苏家坡群众中至今还流传着许多感人的故事。
  有一天,毛泽东了解到特委炊事员杨冬冬因儿子参加赤卫队,把家里仅有的一床被子带走了,自己盖棕衣。毛泽东便将自己的军毯送了一条给杨冬冬,使杨冬冬倍受感动。离开苏家坡回红四军时,毛泽东又把特委为照顾他身体买给他的棉絮也留给了当地贫农。
  “杨先生”的美德,在苏家坡群众中广为传颂。
  在苏家坡这段时期,毛泽东十分关注设在树槐堂旁边不远“鸿玉堂”的我党早期党校——闽粤赣三省干部训练班,除了经常询问训练班的情况外,还亲自为学员们讲授马列主义课程。
  一天,在与闽西特委书记邓子恢谈话时,毛泽东问道:“子恢同志,你认为领导者的任务是什么?”邓子恢一时回答不上来。毛泽东耐心地说:依我看,领导者的任务就是替群众当“传达员”。他说,当好传达员也不容易,必须把大多数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及时地反映到党和政权机关里去,然后加以总结、分析,作出相应的决定,并将决定传达到群众中贯彻执行。邓子恢认为这一说法很有道理,也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创造性,便把毛泽东的讲话精神在特委会议上公开传达。后来,特委把这一精神迅速传达到闽西各县党政部门,教育了广大领导干部,改变了当时存在的官僚主义工作作风,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关系。
  在树槐堂右侧半山腰上有一天然岩洞——圳背岩洞,洞内冬暖夏凉,环境清新、幽静,是毛泽东当年休息、读书之处。现在当地人都把它叫作“主席洞”。
  2005年5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树槐堂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电话: 0597-3642524
地址: 龙岩市上杭县古田镇溪背村
网址: http://www.iweeeb.com/w/%E9%BE%99%E5%B2%A9%E5%B8%82%E5%8F%A4%E7%94%B0%E4%BC%9A%E8%AE%AE%E4%BC%9A%E5%9D%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