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江县(江西省吉安市)
现在位置:首页>>地区概况>>峡江县
所在省份: 江西省所在城市: 吉安市
邮政编码: 331409
电话区号: 0796
面积: 1310平方千米
人口数量: 16万
峡江县地图:
点击地图区域不放拖动可移动地图, 使用左上角控制器可缩放地图.(地图位置标点偶有误差,仅供参考)
正在努力装载峡江县地图...
概况:
峡江县位于江西省中部,吉安市之北,东北邻新干县,南毗永丰、吉水两县,西靠吉安县、西北与新余市接壤。老县城巴邱镇位于赣江西岸,是一个三面临山、一面临水、风景秀丽的小镇,但发展空间狭窄,交通不便。1994年10月经国务院民政部批准,峡江决定将县治东迁到京九线上的水边镇。新县城水边镇位于赣中平原腹地,地势开阔,交通极为便利,全县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正在逐步东移。
自然资源:
峡江县土地总面积1287.43平方公里,人口近16万,全境地势为东南、西北部高,向中部赣江倾斜。地形以丘陵为主,兼有低山,低山主要分布在东、西部边境,山体大都呈北东走向;中间大片丘陵,面积约占全县总面积的62%;全县有宜农地38.62万亩,宜林地128。15万亩,草地9。73万亩,水面9。29万亩;农田主要分布在赣江及其支流两岸河谷阶地和丘间谷地;据1996年首次农业普查,全县有耕地32。44万亩。
峡江县属于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地表各类资源丰富。在植物方面,全县约有高等植物220科1400种,用材林以杉、松、毛竹、木荷为主;珍贵树种有樟、湘南、红楠、银杏、水杉等;药用植物有259种,是全国黄桅子、金银花的主要产地之一。在水资源方面,境内河网密布,经流大都属赣江水系,赣江南北纵贯。流域面积1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黄金江、盘龙江、象口水、沂江等34条,总流长567。5公里。水生物资源有鱼类15科66种,主要优质鱼有鳊、鳜、等,珍贵鱼有鲥、鳗鲡等,为赣江流域重要鱼区。矿藏有、铀、金、银、铝、锌以及花岗石、石英石、石灰石、云母等,其中有开采价值的有铁、铀、花岗石等。
行政区划:
峡江县古为新淦、石阳县地,三国吴宝鼎二年(267年)析新淦、石阳置巴邱县,隋开皇一年(590年)废石阳、巴邱县,县地分别并入庐陵新淦县,明嘉靖五年(1526年)设峡江县。因巴邱镇南玉峡两岸群峰平赣水、江面狭窄而得名峡江。建国后,峡江县的行政区划也曾作过多次调整,现设5镇7乡、100个村委、960多个村小组。
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
建国五十年,峡江的整体经济实力有了大大增强。1998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33亿元,比1949年增长32倍,和改革开放的1978年比增长5倍,产业结构明显优化.1952年,在工农业总产值的结构中,农业占89.55%,工业仅占10.45%,到1978年,农业下降到69.16%,1998年进一步下降到53.8%,1998年,国内生产总值三大产业比重结构为:50.9:25.6:23.8.
农村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98年,全县粮食产量达15.02吨,油烊产量9039吨,肉类产量15363吨,分别是1949年7.2倍,150.6倍,37.9倍.其他如水果、蛋、水产品、的产量均比建国初有几十上百倍的增长。从农业内部结构来看,由过去的单一种植转向了以粮为主,多种经济作物并举,农林牧渔全面发展方向。1949年,农林牧副渔的比例结构为64.1:7.1:14.3:11.0:3.5;到1998年,种植业的比重下降到56.9%,牧业、渔业的比重上升到了25.8%和7.5%;从1986年开始,峡江大力推广种植烤烟,经过多年的努力,已形成一定的规模,成为我县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由于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与应用,农业生产逐渐向"三高"农业、特色农业发展。1998年,峡江县粮食单产业为312.6公斤,油料单产65.5公斤,分别比1949年增加238.1公斤和44.6公斤.峡江县是全国、全省有名的优质稻生产基地,优质稻产量占全部粮食产量的80%左右。
工业迅速发展,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建国五十年,峡江的工业由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单一到多样规模不断扩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国有、集体和非公有制工业共同发展,轻重工业齐头并进,工业生产涉及到的行业由建国初仅有的电力、印刷、食品加工、小五金扩展到现在的29个大类50多个中类,逐步形成了食品、建材、化工、竹木制品等支柱产业,1998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3。95亿元,是1952年260倍。其中国有工业是1952年219倍,非公有制经济占有半壁江山,乡镇工业异军突起,乡镇工业总产值是1978年的159倍。
交通面貌有了根本改观。105国道、京九铁路、赣江水道构成了我县纵向交通运输的三大动脉,东西方向另有峡水、峡虹、吉新等省级公路,京九线在我县境内全长19。7公里,目前客货运均已开通。全县公路车里程1053公里,而1949年仅17公里,现在已实现了村村通路,被称为"黄金水渠"的赣江纵贯南北,每年货物吞吐量在7万吨左右。邮电事业迈上了几大台阶,电话电讯台全部实现程控化。1998年全县电话总用户数达5340户,住宅电话达每百户11。75部。
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大幅度增加。1998年,全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17045万元,其中国有单位完成投资8713万元,而1952年全县仅有投资15万元。解放后,我县进行了大量的基础建设和重点工程建设,其中包括兴修水利,新修改造公路,新建改建大批国有企业。1994年民政部批准峡江县治东迁后,新县城建设成为全县投资的重点,在三年多的时间里,峡江举全县投资的重点,在三年多的时间里,峡江举全县之力建设新县城,共投入建设资金近5亿元。目前新县城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已基本就绪,已完成总建筑面积36万多平方米,一座现代化的新县城已初具规模,70%以上的县直单位已搬至新县城办公。
城镇建设效果显著。1949年,峡江的建制镇位有巴报到镇,城镇人口仅3272人。1985年,水边由乡改为镇,1993年,马埠、仁和、砚溪同时撤乡改镇,至此,峡江共有5镇7乡,建制镇人口8.9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55万人.巴邱镇的城区建设面积不断拓展,由解放初的0.21平方公里最大限度地扩大到现在的2.4平方公里.水边改镇后,城区建设面积迅速扩大,由1985年的0.035平方公里拓展到1990年的0.8平方公里,县城东迁到水边后,新县城的城区建设面积目前已达2.5平方公里.新县城整体规划和建设严格按照高标准、高质量、创一流的要求进行,突出现代建筑与民族建筑相结合的花园式城市的特点。目前,新县城已完成绿化面积2.1万平方米。
市场活跃,商贸体系完善。1998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98亿元,是1949年的270.9倍,人均消费品零售总额比1949年增长80.6倍.商业网络和饮食、服务网点遍布城乡.1998年城乡个体商业从业人员1927人,个体商业户987户,饮食、服务业从业人员1450人,全县12个乡镇有7个乡镇建有农贸市场,集市贸易成交额达6794万元。招商引资乘大京九通车和县治东迁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从1994年到现在的五年多时间里,累计引进县外资金11177万元,引进境外资金510万美元。
财政整体实力大大增强。1998年,全县财政总收入达5468万元,而1953年全县仅13.3万元.从1994年-1998年,峡江的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速达21.3%.金融体系完善,全县有金融保险单位56个,其中储蓄所、代办所36个,商业银行有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农村信用社合作联社会,以及作为银行管理机构的中国人民银行峡江县支行和政策性银行农业发展银行。1998年,全县的存贷款业务分别达到53066万元和47270万元。
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整体生活质量明显改善。1998年,峡江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11.5平方米,农村居民达25.7平方米,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住房占39.44%,收入大幅度增加,1998年,职工人均工资419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16.96元.消费结构改善,农村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由1982年的62.3%降到现在的55.48%,服务消费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达16.94%,居民储蓄存款,1998年人均达2872元,而建国初的1952年人均不到1元.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1998年,全县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700多人,其中,中级职称及以上491人.全县有小学103所,中学15所,小学入学率达100%,初中入学率达96.1%.而1950年傅到仅有普通中学一所,职工学校1所,小学27所,在校学生1675人.全县有卫生机构21个,卫生技术人员478人,医疗卫生床位367人/张,而1949年全县仅有医疗单位1个,卫生人员4人.
峡江县风景名胜颇多.众多奇秀的自然景观与历史悠久的人文景观使峡江的旅游开发潜力巨大.地处新县城西面3公里处的玉笥山风景区,已被列为省级重点旅游风景名胜区和省级森林公园,也是我县重点旅游开发项目.风景区方圆40平方公里内,漫山古木森幽,清朱长流峰峦叠嶂,自北向南的覆箱、太白、元阳,送仙等32峰,皆知削玉染黛,凌云摩霄;玉笥山为著名的道教胜地,被道书称为"第十七大秀法乐洞天"、"第八郁木神福地"。除此之外,峡江还有成子洲、万宝水库、峡江会议旧址、金幼孜墓等具有较大开发价值的旅游景点。
2010年规划和发展方向:
历史的车轮即将跨入21世纪,现在正是承前启后的关键时刻,峡江县委、县政府领导审时度势,结合我县县城搬迁的具体情况,制定了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构想是:"两城呼应、两边开放、优势带动、重点突破",县城搬迁牌和京九铁路牌一声打,一、二、三产业一起上,通过在京九沿线建设一个高起点、高标准的新县城,逐步发展新县城的吸引力和幅射力。依路建城,建设玉笥山旅游区、支柱工业区和创汇农业带、林果绿化带,形成"一城二区二带"的经济发展格局。具体战略目标是:
1、在大力提高经济效益和国民整体素质的前提下,逐步实现经济增幅高于全区、全省平均水平,到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达19亿元,财政收入2。36亿元。
2、继续优化产业结构,突出优势产业群,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到2010年,三大产业的比例结构调整为17.4:46.8:35.8.
3、以城镇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代,逐步形成以新县城(水边镇)为中心、其他小城镇为连接点、各城镇之间既各国有特色、又功能互补的现代化农村小城镇。
4、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按1980年价格和汇率计算,到201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3810美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000元,绝大多数居民生活进入小康,并逐步向以住房、小汽车等消费料为牲的消费模式转变,人民用于精神消费支出的比重将大大提高。
下属乡镇: 巴邱镇 福民乡 戈坪乡 金江乡 罗田镇 马埠镇 仁和镇 水边镇 桐林乡 砚溪镇
峡江县内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