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细胞一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沙格莫丁)

现在位置:首页>>药品百科>>粒细胞一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药理与适用症】: 粒细胞一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能刺激粒细胞、单核细胞和T细胞增殖,而对B细胞增殖无影响。能诱导正常人骨髓细胞形成粒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M)和粒细胞一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集落的大小和数目均增加。能促进早期的多能前体细胞生长和分化为集落形成单位(CFU)。主要促进单核细胞和粒细胞成熟,并可与红细胞生成因子(EFO)、M—CSF、G—CSF等相互作用,促进巨核细胞生长。与高浓度EPO有协同作用,促进红细胞的爆发形成活力。粒细胞一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尚能克服化疗和放疗
引起的骨髓毒性,缩短肿瘤化疗时中性粒细胞减少时间,减少感染并发症,使患者易于耐受化疗,从而可给予全疗程化疗药,有利于大剂量强化化疗,缩短肿瘤化疗的周期。
由于粒细胞一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能增强单核细胞、粒细胞、嗜酸性细胞和巨噬细胞功能,能提高机体抗肿瘤及抗感染免疫力。
志愿者和病人皮下注射3,10,20μg/kg和静注3—30μg/kg,其血药浓度峰值和曲线下面积(AUC)均随剂量增加而增高。皮下注射时,血药浓度达峰时间为3—4小时,静注时消除t1/2为1—2小时,皮下注射则为2—3小时。
主要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白细胞或粒细胞减少症,包括肿瘤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药物物应性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慢性循环性白细胞减少症、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机能损伤包括骨髓移植后用药、周围干细胞过多症等。
ColonyStimulatingFactor
RecombinatHumanGranulocvteMacr—ophageColony—StimulatinFactor,GM—CSF,rhGM—CSF,LEVCOMAX,SAR—GRAM()STIM
【注意事项】
1.用药后可见发热、骨痛、肌痛、胸膜渗液、肾功能减退、静脉炎、嗜睡、腹泻乏力和短暂心律失常,严重者可见心包炎、血栓形
成。
2.孕妇、哺乳妇、未成年人及恶性骨髓肿瘤病人慎用。骨髓及外周血中存在过多白血病的未成熟细胞(>10%)者禁用,对粒细胞一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中任何成分过敏或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者忌用。
3.粒细胞一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不能与肿瘤化疗药同时使用,以免发生药物相互作用。
【用法与用量】
静滴,推荐剂量为每日250μg/m2,连续给药21日,在自体骨髓移植后2—4小时即可给药,约2小时滴完。亦可每日静滴5—10μg/kg,在4—6小时内滴完。
皮下注射:①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每日3μg/kg,一般2—4日白细胞开始升高,以后调节剂量,使白细胞升至所希望水平;②肿瘤化疗:每日5—10μg/kg,在化疗停止1日后用粒细胞一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持续7—10日,停药后至少间隔48小时,方可进行下一疗程的化疗;③艾滋病:单独用药时,每日1μg/kg。与叠氮脱氧胸苷(AZT)或AZT/α一干扰素合用时,每日3—5μg/kg。与更苷洛韦合用时,每日3—5μg/kg,一般2—4日后开始白细胞增多。
【成分】: 天然的GM—CSF主要是由T淋巴细胞在抗原或有丝分裂原的刺激下产生的;单核细胞、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等也可产生。粒细胞一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系在酵母表达系统通过重组DNA技术生产或由带有人类GM—CSF基因的质粒的大肠杆菌产生,经纯化制得。
【性状】: 粒细胞一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为水溶性非氨基化蛋白质,由127个氨基酸组成。其分子中氨基酸序列与天然人GM—CSF的差异是23位上被亮氨酸取代,分子量14477。
【包装】: 注射用冻干粉:第支50μg;
100μg;150μg;250μg;300μg;400μg;700μg。用无菌溶媒溶解后,于2℃一8℃可保存1周。静注稀释液于2℃一8℃可保存24小时。用溶媒溶解后可冻存28日,冻融2次。
【贮藏】: 于2C一8℃避光保存。


一级分类: 血液系统用药*
二级分类: 促进白细胞增生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