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理工大学

现在位置:首页>>高校信息>>华东理工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 原名华东化工学院 ) 是在 1952 年全国院系调整时,由交通大学上海)、震旦大学(上海)、大同大学(上海)、东吴大学苏州)、江南大学无锡)等校的化工系合并组建而成的全国第一所化工学院。 1960 年 10 月,经中共中央批准,学校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直属原高等教育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通过改革与建设,学校从一所单科性的化工学院逐步发展成为以工科为主体,学科特色鲜明,工、理、经、管、文、法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 1993 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华东理工大学。 1995 年 12 月中国石化总公司参与共建共管; 1997 年 10 月,上海市参与共建共管。华东理工大学是国家“ 211 工程 ” 重点建设的高等学校之一。 
  一、学科专业结构与人才培养 
  华东理工大学通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学科特色和专业结构,现有工、理、经、管、文、法等 52 个本科专业,分布在徐汇和金山两个校区,地处上海海湾旅游度假区的奉贤新校区正在积极筹建中。学校设有化工学院、石油化工学院、生物工程学院、化学与制药学院、药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发展学院、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理学院、工商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公共与社会管理学院、文化艺术学院、哲学政治学院、城市管理学院、中德工学院等 18 个专业学院和 1 个体育专业系,以及网络教育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经教育部批准,学校在金山校区成立中德工学院,与德国吕贝克应用技术大学合作举办化学工程与工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两个双文凭本科教育项目, 2004 年开始向全国招生。 
  学校是教育部批准成立研究生院的 56 所高校之一,现有 65 个硕士学位授权点、 20 个博士学位授权点、 12 个工程硕士和工商管理硕士的专业学位授权点, 5 个博士后流动站。 
  在校全日制学生包括研究生、本科生、高职生和外国留学生共 17000 多人,还有 10000 余名接受各类学历教育的成人教育生。 
  半个多世纪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近 70000 名毕业生。 1988 年,在学校庆祝石油加工系成立 30 周年时,江泽民同志欣然题词“人才辈出”。这既是对学校教育质量的肯定,更是对学校教育工作的促进,极大地坚定与激励了全校师生员工坚持改革、开拓人才培养新模式、形成人才培养特色的信心。中国石化总公司和上海市参与共建共管,为学校的人才培养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使学校更好地发挥了人才培养上的优势与特色,造就适应 21 世纪国家建设所需要的骨干与栋梁。 1994 年 12 月,学校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评价试点中,获得优秀。 1997 年以来获上海市高校教学成果奖 52 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7 项,有 45 本教材获国家和省部级优秀教材奖。 2003 年, 1 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7 门课程被评为“上海市精品课程”。在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评选中,我校连续 3 年入选。 
  二、科学研究与基地建设 
  华东理工大学科研工作蓬勃发展,共建有 43 个研究所、 1 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 2 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5 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或分中心以及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形成了老中青结合的、拥有 800 多名专职和兼职科研人员的科研队伍;年均承担各类研究课题 500 多项, 2001 年以来,年科研经费连续超过 1 亿元。 
  科研成果突出,效益明显。从 1980 年至 2003 年累计承担的 5000 余项科学研究课题中,获奖成果 500 余项。其中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 34 项,获得省部委以上科技进步奖 420 余项,获得国内外专利 300 多项, GMT 复合材料、化纤钦白、人工钙骨水泥、冶炼厂二氧化硫回收、汽车尾气净化技术、新型自控发酵罐等一批高新技术成果实现产业化,取得了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学校基础理论研究水平不断提高,从 1981 年至 2003 年累计在国内外学术杂志上发表了论文 18000 多篇,“八五”以来每年发表论文都在 1000 篇以上,每年被世界三大检索系统 (SCI 、 EI 、 ISTP) 收录论文 200 篇以上。 
  三、师资队伍 
  建校初期,国内一批著名的化学工程与工业化学专家云集校内,为新中国的化工学科发展、重大工程和科技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在老专家的带领下,通过学校自己培养和从国内外引进,聚集了一批国内著名和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学科带头人、中青年专家。学校现有两院院士 2 人、兼职院士 16 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10 人、国家“ 973 ”计划首席科学家 3 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5 人,他们活跃在化工、生工、制药、材料、信息、机械等学科领域的前沿,在多相反应器理论、分子热力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成果。 
  中青年教师队伍迅速成长。目前我校在编教师中, 45 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占教学科研人员的 68% 。大面积基础课、基础技术课教师已形成梯队,后继有人。一大批青年学者崭露头角,活跃在化学工程、超细材料、化学与制药工程、生化工程、自动控制、经济管理等领域,其中有 3 人被评为上海市科技精英、 8 人入选国家级“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 5 人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11 人获国家优秀青年教师基金。 
  通过长期建设,学校初步形成了一支素质较高、结构合理、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教学、科研人员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 47 %,博士、硕士及研究生毕业人员占教学、科研人员的 54.4 %。 
  四、教学科研的支撑保障体系建设 
  学校占地 74 万余平方米,各类建筑总面积 60 余万平方米。其中,教室和科研实验楼 37 幢,总建筑面积 11 万平方米;学生宿舍楼 20 幢,总面积 9.6万平方米。 
  学校建有计算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分析测试中心、国家宝石检测中心、校园信息服务网等教学和科研公共服务体系。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具有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制作和管理的功能,所拍教学片多次获奖,在国内高校中居领先地位;分析测试中心于 1993 年 8 月经国家技术监督局专家组考核,被批准为“计量认证合格单位”,是上海市及华东地区高校中首家通过计量认证的单位,所从事的分析测试项目,覆盖化学、化工、石油化工、生物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等学科领域。 
  学校出版社以出版工、理、经、管、文等各学科及专业的教材、教学参考书和学术专著为主,已出版具有相当水平的教材与学术专著 700 多种,获教育部等部委及华东地区、上海市新闻出版局等奖励 20 余项。 2003 年经国家出版署批准,华东理工大学电子音像出版社正式成立。 
  学校新、老图书馆用房面积 2.47 万平方米,阅览座位 2100 席;共有藏书 210 万册,收订中外文期刊 17000 种,其中化学化工文献的收藏,位居全国高校图书馆之首;拥有 CA 、 EI 等 20 余种大型光盘数据库和美国专利全套缩微胶卷,图书馆开架率达 90 %以上;在 1992 至 1993 年上海市高校图书馆工作评估中,荣获 A 级,建有北京图书馆光盘信息中心上海分中心、上海市研究生电子文献检索中心、上海高校外国教材中心、教育部科技项目咨询及成果查新中心工作站、上海市中心图书馆分馆等机构。 
  五、国际交往 
  学校重视并不断拓展与海外的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法、德、日、英、加、澳、俄、韩等发达国家的 60 多个大学、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并就人员互派、学习进修、研究生培养、合作开展科学研究等签订了各种协议。学校还与美国杜邦、德国赫斯特等著名的跨国企业和公司建立了长期的科学研究合作关系。学校每年外派教师访问、学习达 200 人次以上,并成功举办了一系列国际会议,有 200 多人次的教师应邀出席或主持国际会议或作大会特邀报告。 
  六、精神文明建设 
  学校积极加强党建与精神文明建设。校党委根据学校各阶段工作目标,及时制定与修订党建与德育工作规划纲要,按照中央关于改进和加强“两课”教学的意见,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有效育人为尺度,积极进行“两课”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先后获得上海市和全国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学校在营造育人环境,开拓育人机制,发挥整体育人优势的实践中创新意、求实效,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学生、先进集体和文明寝室。学校始终保持了良好的教风、学风与校风,自 1998 年以来连续 4 次被上海市人民政府授予“文明单位”称号。 
  七、探索与建立了以育人为核心的本科“素质教育”体系 
  学校以本科教育为立校之本,把“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作为培养学生的总目标,现阶段已逐步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实施“加强基础、拓宽专业、注重能力、因材施教、分类培养”的 20 字方针。学校以育人为核心,坚持不懈地进行本科教学改革,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改革教学体制、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建立了以育人为核心的本科素质教育新体系。 
  1. 调整专业结构,拓宽专业面,注重培养复合型人才
  按照教育部关于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所规定的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致力于各类课程平台的建设,相同学科基础的专业,统一基础课平台,统一技术基础课程平台,形成宽口径的专业教学计划,培养学生具有较宽的专业基础。 
  同时,学校还开设了 14 个第二专业,供各类学生自主选择组合,形成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学生在完成第一专业课程的同时完成第二专业 31 ~ 38 学分,将可获得华东理工大学第二专业证书;完成第二专业 17 ~ 18 学分,即可获得华东理工大学第二专业辅修证书;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自塑成才的设计选择第二专业若干课程,即可获得华东理工大学第二专业课程成绩证书。 
  根据入学学生不同特点,学校实行“因材施教、分类培养”。对部分优势专业学科中的优质生源,专门成立理工优秀生部,制定特定的培养方案,创造宽松的成才环境,着力培养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精英人才。 
  2. 不断完善学分制,搞活教学过程,严格教学管理
  学校较早推出了具有特色的学分制,给予学生以所修专业、学习进程、主要基础课与基础技术课的层次与规格、任课教师等多种选择权,增强了学习的激励机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搞活教学过程的同时,制定与完善了一系列严格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和措施,使教学过程富有弹性、严而有序。 
  学校积极为学生创造成才的条件和机会,允许部分优秀学生和某些有特殊才能、天赋的学生在进校一年后申请转换专业。 
  3. 加强德育工作,注重学风建设和整体育人
  学校加强德育工作,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三进”工作作为重点来抓,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学校重视学风建设,突出学术氛围和强化人文素质的教育,每年举办思想学术节、文化艺术节、体育节等三大节日,举办外语与计算机竞赛,开展文化类、社会实践类、勤工助学类、学生社团类等“七大系列”的第二课堂学习,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态,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结合四年级的毕业环节,以就业为背景,对学生进行“以知识奉献社会,以才干服务人民”的职业道德教育。这些工作的开展,在学校营造了良好的育人氛围,进一步提高了校园文化品位。 
  学校坚持不懈地改革与完善以育人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体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在数学建模竞赛中多年来连续保持突出成绩。 1997 年,在学生国际数学建模竞赛中获我国参赛学校唯一的 1 个特等奖和 1 个一等奖、 2 个二等奖,成绩列国内参赛高校前茅;在全国数学建模竞赛中,获上海赛区 5 个一等奖、 2 个二等奖、 5 个一等奖中的 3 个获全国一等奖、 2 个获全国二等奖。 1998 年获上海赛区 3 个一等奖、 3 个二等奖,全国赛 1 个一等奖、 2 个二等奖,国际赛 2 个一等奖、 2 个二等奖。 1999 年和 2000 年学校又分别以总分第一的辉煌成绩荣登上海赛区各参赛高校的榜首。 
  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学校获得上海赛区 1 个一等奖、 1 个二等奖和 2 个三等奖的好成绩,获一等奖的项目同时被评为全国二等奖。 
  在第二届和第四届中国智能机器人大赛中先后夺得大学组特等奖和一等奖,在华东地区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中两次获得冠军, 2003 年获得 CCTV 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赛上海赛区一等奖、全国决赛第二名;在 2002 年国际 ACM 程序大奖赛中,分别获得北京赛区银牌和印度赛区第二名。 
  在第七届、第八届全国运动会上,学校连续两次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称号, 1999 年又被评为“上海市群体工作示范单位”。 2000 年在全国第六届大学生体育运动会上取得优异成绩,荣获“校长杯”桂冠。校大学生女子乒乓球队代表中国出战世界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连续五届夺得冠军。 
  2001 年学校第 6 次荣获上海市高校学生学习邓小平理论优秀论文一等奖和组织奖,是上海市唯一连续六届获此殊荣的高校。 
  1999 年以来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大学生艺术节上海市活动优秀组织奖”、“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优秀组织奖”、“上海市艺术教育先进集体”、“上海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被评为“全国学校民主管理先进单位”。 
  我们热忱欢迎有志深造的青年学生报考华东理工大学。一流的师资、一流的设施、一流的校园、一流的学风将助你成才。 
  欢迎你,华东理工大学未来的学子们! 

是否211工程(?)校: 211工程院校*
学校类型: 理工类*
图书馆藏书数量: 210万册
主管部门: 教育部 
专业设置: 药物制剂, 药学, 软件工程, 金属材料工程,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复合材料与工程,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工业设计,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测控技术与仪器, 热能与动力工程, 自动化,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 信息工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环境工程, 化学工程与工艺, 制药工程, 油气储运工程, 食品科学与工程, 轻化工程, 生物工程, 勘查技术与工程, 资源勘查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 核工程与技术, 通信工程, 土木工程, 给水排水工程,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网络工程, 辐射防护与环境工程, 电子科学与技术, 汉语言文学, 艺术设计, 英语, 日语, 德语, 广告学, 法学, 社会工作, 信息与计算科学, 数学与应用数学, 应用物理学, 应用化学, 材料物理, 材料化学, 生物技术, 生物科学, 化学, 地球化学, 地理信息系统, 物理学,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土地资源管理,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工程管理, 市场营销, 会计学, 财务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旅游管理, 物流管理, 行政管理, 公共事业管理, 劳动与社会保障, 城市管理, 工商管理, 金融学, 保险, 国际经济与贸易
学校层次: 研究生*
校园风光:
华东理工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省份: 江西省
电话: 64252763
地址: 上海市梅陇路130号
邮编: 200237
e-mail地址: zsb@ecust.edu.cn
学校网址: http://www.ecust.edu.cn
学校代码: 10251
研究生院网址: http://www.iweeeb.com/w/%E5%8D%8E%E4%B8%9C%E7%90%86%E5%B7%A5%E5%A4%A7%E5%AD%A6